第432章 宋名瓷1(2 / 3)

加入书签

试。

釉浆多调几缸,陶坯多做几个,总有一次能成。

【接下来的几天,工坊里的灯彻夜不灭。

陈十三负责碾碎矿石,磨得手都起了水泡,却还是每天第一个起床;李阿福负责拉坯,练得手腕都肿了,陶坯却越来越规整;张二郎和赵小五则守在窑边,记录每次烧窑的火候和时间,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,还有不少歪歪扭扭的批注。

第三幕:窑火中的“憨成”

场景四:宫束班工坊·窑前·日

【第十天,王铁山把施好釉的陶坯放进窑里,点了火。

工匠们围在窑边,轮流守着,眼睛盯着窑口的火色,连饭都顾不上吃。

李阿福蹲在窑边,手里拿着树枝,模仿师父教的“看火诀”

,嘴里念念有词。

李阿福(小声嘀咕):火要青,不能黄,温度够了釉才亮……师父,你看现在的火色对不对?

王铁山(盯着窑口,额头上全是汗):再等半个时辰,火候还差点。

【半个时辰后,王铁山让众人灭火,等窑冷却。

众人坐在窑边,没人说话,陈十三紧张得手心冒汗,张二郎不停地搓手,赵小五则盯着窑门,好像能透过窑壁看到里面的瓷坯。

场景五:宫束班工坊·窑前·次日晨

【窑终于冷却,王铁山深吸一口气,推开窑门。

窑里的瓷坯静静躺着,青灰色的釉面泛着玉石般的光泽,釉面上还有细密的开片,像初春湖面的冰纹。

众人围上来,都看呆了。

陈十三(伸手想摸,又缩了回去,声音颤):师父……这……这是咱们烧出来的?

李阿福(揉了揉眼睛,又掐了自己一把):不是做梦!

真的烧出来了!

【王铁山拿起一个瓷洗,釉色温润,手感细腻,他忍不住笑了,眼泪却顺着脸颊流下来。

就在这时,周大人带着随从来了,看到窑里的瓷坯,眼睛一下子直了。

周大人(拿起一个瓷瓶,翻来覆去地看,语气震惊):这釉色……这开片……比官窑的青瓷还好!

王班主,你们怎么做到的?

王铁山(抹了把眼泪,笑着说):是兄弟们一股憨劲,挖矿石、调釉浆、烧窑火,一步一步试出来的。

周大人(点头,语气变得恭敬):陛下要的就是这种青瓷!

王班主,这瓷有名字吗?

王铁山(看向众人,众人都看着他,眼神里满是期待):咱们是在汝州地界的嵩山找到的釉料,就叫它“汝窑瓷”

吧!

【众人欢呼起来,李阿福抱着一个瓷洗,笑得合不拢嘴;陈十三拿出之前写的“试烧笔记”

,在最后一页写下“汝窑成”

三个字;王铁山看着满窑的汝窑瓷,又看向身边的“憨货”

兄弟们,觉得这日子,总算有了盼头。

第四幕:汝窑的“憨名远扬”

场景六:汴京·皇宫·御书房·日

【宋徽宗看着案上的汝窑瓷瓶,手指轻轻抚摸着釉面,脸上露出赞叹的神色。

周大人站在一旁,详细讲述宫束班烧造汝窑瓷的过程。

宋徽宗(笑着说):这群工匠,倒有股子憨劲,能做出这么精美的瓷器。

传朕旨意,封宫束班为“汝窑官窑工坊”

,王铁山为班主,以后汝窑瓷专供宫廷。

【旨意传到宫束班工坊,众人都激动得跳了起来。

李阿福抱着瓷坯,差点又把坯子摔了;陈十三跑去河边,对着河水大喊“咱们宫束班不是憨货班了”

;王铁山则把“汝窑官窑工坊”

的牌子挂在工坊门口,对着牌子深深鞠了一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