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4章 唐乐器5(1 / 6)
唐·宫束班制阮记
人物表
-李阿福:宫束班木工,三十余岁,手巧但爱偷懒,说话带点憨气,总爱琢磨新鲜玩意儿
-王铁蛋:宫束班漆工,二十七八,性子急,力气大,手上活细,嘴碎却热心
-张老栓:宫束班老匠人,六十出头,精通各类乐器木料,话少但眼光毒,是众人的“主心骨”
-赵小幺:宫束班学徒,十五六岁,机灵好动,爱跟在长辈身后打杂,记性好
-刘掌柜:长安西市乐器铺掌柜,四十岁,精明却懂行,常来宫束班淘木料
第一幕:暑日闲慌,木屑堆里寻乐子
场景
宫束班工坊,正午。
工坊里堆满木料,刨花散在地上像铺了层碎雪,墙角的大陶罐里泡着解暑的酸梅汤。
阳光透过窗棂,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,蝉鸣声从院外断断续续传来,透着暑日的慵懒。
【开场】
(李阿福把刨子往木墩上一放,抹了把额头的汗,瘫坐在树荫下的竹椅上,脚边还放着半块没刨完的槐木。
王铁蛋拎着漆桶从里间出来,见他偷懒,把桶往地上一墩,溅起几滴漆料)
王铁蛋:(叉着腰,嗓门亮)李阿福!
你这刨子才动了三两下,又瘫着了?掌柜的要是来查工,看你咋说!
李阿福:(摆摆手,打了个哈欠)哎哟铁蛋,你急啥?这日头毒得能晒化漆,再好的木料也得歇着。
再说了,宫里这月的门活都做完了,剩下的木料还没送来,咱总不能对着空工坊呆吧?
(赵小幺端着酸梅汤从院外跑进来,手里还攥着个刚摘的野枣,见两人拌嘴,凑到李阿福身边)
赵小幺:福叔,你上次说要做个“能抱着弹的木头玩意儿”
,咋还没动手啊?我都等着看呢!
(李阿福眼睛一亮,坐直身子,拍了拍身边的槐木)
李阿福:嘿,你不说我倒忘了!
前儿个我去东市,见乐坊的人弹琵琶,那弦子拨得好听是好听,就是太大了,抱在怀里沉得慌。
我寻思着,能不能做个小点儿的,木头上挖个腔,绷上弦,咱自己也能弹着玩?
王铁蛋:(凑过来,踢了踢槐木)就这破槐木?软得跟豆腐似的,弹两下不得散架?要我说,得用桐木!
上次老栓师傅说,桐木轻,还能传声,做乐器最适合。
(张老栓从里间的工具房走出来,手里拿着把磨好的刻刀,听见两人的话,慢悠悠地走到木料堆前,蹲下身翻找起来)
张老栓:(指着一堆泛着浅黄的木料)那堆桐木是上月做宫灯剩下的,纹理顺,没结疤,正好用。
不过要做“能弹的玩意儿”
,光有木料不行,得先定个形——是圆是方?弦要几根?
李阿福:(挠挠头)圆的吧!
圆的好抱,跟咱吃饭的碗似的。
弦嘛……琵琶是四根弦,咱做个简单的,两根弦?不对不对,三根!
三根弦能弹的调多些,小幺你说呢?
赵小幺:(使劲点头)三根弦好!
我能跟着学拨弦!
(张老栓没说话,从工具房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纸,铺在木桌上,用炭笔勾了个圆圆的轮廓,中间挖了个月牙形的孔,又在两侧画了两个小轴)
张老栓:(指着画稿)身子做圆的,中间挖个“月孔”
,让声音能透出来;琴杆要直,上头安两个弦轴,绷两根弦试试——先做个小的,成了再改。
王铁蛋:(撸起袖子,拿起锯子)行!
老栓师傅画得清楚,我来锯木料!
阿福你刨木,小幺去把砂纸和胶水拿来,咱今儿个就试试!
(赵小幺蹦蹦跳跳地去拿工具,李阿福重新拿起刨子,对着桐木刨了起来,木屑簌簌落下;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