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5章 唐音乐1(2 / 5)
二娘的染布梭子,说不定真能敲出调儿来。
就当是闲时解闷,成不成的,图个乐呵。
赵二娘:(把蓝布搭在晾布绳上,走过来拍了拍王阿福的肩膀)阿福,你力气大,一会儿用你的大锯子拉个长音,准好听!
小桃,你那竹篾编起来有节奏,正好当拍子。
苏小桃:(蹦蹦跳跳地拿起竹篾,试着编了几下,竹片碰撞出“嗒嗒”
声)哎,还真有劲儿!
小豆子,你去把工坊里的铜铃铛拿出来,就是上次修宫灯剩下的那几个,挂在竹篮上,摇起来肯定响。
(小豆子应了一声,撒腿往工坊里跑。
王阿福撸起袖子,扛起大锯子,试着在一根空木头上拉了一下,“吱呀”
一声,众人都笑了。
老周从腰间取下陶埙,放在嘴边吹了一段短调,音色浑厚,瞬间压下了笑声,院子里静了下来,只有槐树叶被风吹得“沙沙”
响。
)
第二幕:器物当乐,初谱霓裳
场景
次日清晨,宫束班工坊院内,槐树下摆着一排“乐器”
:王阿福的大锯子靠在木桌旁,桌上放着李三郎的木槌、苏小桃的竹篮(挂着铜铃铛)、赵二娘的染布梭子,老周的陶埙摆在最中间,小豆子手里攥着几个陶碗,碗里盛着不同量的水。
(幕启:苏小桃站在院子中央,手里拿着一张纸,上面画着歪歪扭扭的音符,是她昨晚凭着记忆写的。
李三郎、老周、王阿福、赵二娘围在她身边,小豆子站在一旁,紧张地看着手里的陶碗。
)
苏小桃:(清了清嗓子)我昨晚想了想,那樵夫唱的曲儿,开头得软,像云慢慢飘过来,不如让老周先吹段陶埙,定个调子。
然后我摇竹篮上的铃铛,阿福用锯子拉个慢音,二娘用梭子敲木桌,李掌事你用木槌轻敲桃木,小豆子就用陶碗按高低音接,怎么样?
王阿福:(挠了挠肚子)锯子拉慢音?我试试,别到时候像杀猪似的,吓着街坊。
(老周拿起陶埙,闭上眼睛,深吸一口气,陶埙的声音缓缓流出,像山间的清泉,又像天上的云絮,飘在院子里。
苏小桃跟着节奏,轻轻摇晃竹篮,铜铃铛“叮铃叮铃”
响,清脆悦耳。
王阿福咬着牙,慢慢拉动锯子,这次没有“吱呀”
的刺耳声,反而拉出了一段绵长的调子,像风吹过竹林。
)
赵二娘:(笑着用梭子敲了敲木桌,“笃笃笃”
的节奏跟上)阿福,不错啊!
看来你这力气没白费,还能拉出软调子。
李三郎:(拿起木槌,轻轻敲在桃木上,“咚咚”
的闷响融入曲中)老周的埙吹得好,把调子定住了,咱们跟着走就行。
小豆子,该你了,按昨晚教你的,先敲左边那只盛水多的碗。
(小豆子点点头,小手捏着陶碗的边缘,轻轻一敲,“哆”
的音准正好,接着又敲了盛水少的碗,“咪”
的音飘了出来。
众人跟着节奏,你接我应,曲声慢慢连贯起来,槐树上的鸟儿停住了叫,歪着头听,远处路过的卖花姑娘,也停下脚步,扒着门缝往里看。
)
苏小桃:(越摇越起劲,嘴里忍不住哼起词来)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……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……
(老周听到词,陶埙的调子微微一转,更柔了;王阿福的锯子拉得更慢,像仙女的裙裾在飘动;赵二娘的梭子敲得更轻,像花瓣落在地上;李三郎的木槌敲得更缓,像云朵碰在一起;小豆子的陶碗音更准,像星星在眨眼。
曲声裹着词,飘出工坊,飘到坊市的街头,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,也放下担子,站在路边听。
)<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