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7章 唐音乐3(2 / 4)

加入书签

,编一段曲子,专写这渭畔离别的愁,也让那些西出阳关的人,带着点长安的念想走。

小茶(脸微微红了,手指绞着琵琶的弦):

我……我可以试试记谱,就是怕记不好。

阿竹(把竹笼放在一边,拍了拍手):

我能做把竹笛,竹笛的声儿清越,像风吹过阳关的沙,正好配这离别意。

老郑(把酒葫芦往腰上一挂,撸起袖子):

成!

我这脑子里的小调多着呢,咱们慢慢凑,凑出一段能让人听了掉眼泪的曲儿!

石头(兴奋地跳起来,差点碰倒工具箱):

那我干啥?我力气大,我帮你们劈柴、搬东西,要是需要雕个乐器的装饰,我也能上!

老木(看着眼前这群憨直的人,忍不住笑了):

好!

那从今天起,咱们这槐树下,就多了个“编曲班”

不求别的,就为了让这渭畔的离愁,有个地方能装。

第二幕:笨手笨脚,曲中寻意

场景

槐树下,三日后,清晨。

阿竹蹲在地上,面前摆着几根粗细不一的竹子,正用刨子削竹笛的孔,竹屑落在他的衣襟上,他却浑然不觉。

小茶坐在凳上,面前铺着一张麻纸,纸上画着歪歪扭扭的音符,她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渡口,手指在琵琶上轻轻按弦,嘴里小声哼着调子。

阿竹(削完一个孔,把竹笛凑到嘴边吹了吹,“呜呜”

的声音有些沙哑):

不对不对,这孔的位置偏了,声儿太闷,不像阳关的风。

(又拿起凿子,小心翼翼地调整孔的大小,手却不小心抖了一下,凿子在竹笛上划了道浅痕)哎呀!

石头(凑过来,看着竹笛上的痕):

没事没事,我帮你修!

(从工具箱里拿出砂纸,蹲下来,轻轻打磨那道痕,动作比平时修凳子温柔了十倍)你看,磨平了就看不出来了,说不定这道痕还能让声儿更特别呢。

阿竹(看着石头认真的样子,笑了):

谢了石头。

我总觉得,这竹笛得有“劲儿”

,不能太软,阳关那边风沙大,曲子得禁得住吹。

小茶(突然停下笔,皱着眉):

我刚才哼的调子,总觉得少点什么。

老木叔说,王维有句诗叫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

,我想把这句诗融进去,可怎么都配不上调子。

老木(手里拿着一本《王右丞集》,翻到“渭城曲”

那一页,走过来):

别急,咱们慢慢来。

诗是死的,情是活的。

你看这“渭城朝雨浥轻尘”

,雨是细的,尘是软的,调子就得缓;到了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

,阳关是险的,故人是远的,调子就得沉,得有股子咽在喉咙里的劲儿。

老郑(从草屋那边走来,手里拿着个陶碗,碗里装着些露水):

我昨儿夜里没睡好,琢磨出一段副歌的调子,你们听听。

(清了清嗓子,对着渭水,慢慢哼起来)“阳关三叠,叠不尽离人泪;渭水千流,流不完故园情……”

小茶(眼睛一下子亮了,手指飞快地在麻纸上记谱):

就是这个!

老郑叔,您再哼一遍,我把谱子记下来!

老木(也跟着哼起来,脚在地上轻轻打拍子):

“阳关三叠”

……这名字好!

咱们把王维的诗反复叠唱,第一叠唱渭城的雨,第二叠唱杯中的酒,第三叠唱阳关的路,这样愁绪就一层比一层深。

石头(突然拍了下手,吓了众人一跳):

我有个主意!

咱们编完曲子,能不能在渡口摆个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