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6章 唐酒1(6 / 6)

加入书签

p>

这法子要是推广开,咱们大唐的酒就再也不怕变酸了!

赵管事,这法子我得上报陛下,宫束班立了大功啊!

赵老憨(躬身行礼):全凭坊主抬举。

只是这法子还得靠这三个小子实操,您要是不嫌弃,就让他们来御酒坊帮忙调试几日。

坊主(连连点头):求之不得!

你们三个,从今天起就在御酒坊待着,把加热的火候、时间都摸透了,写成法子交给我。

李憨子、王二愣、小豆子(齐声):遵命!

【接下来的几日,三人在御酒坊忙得脚不沾地。

李憨子负责掌控火候,王二愣记录加热时间,小豆子则帮忙清洗工具,三人配合默契,很快就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酒醅加热流程:酵完成后,取酒醅入铜锅,以小火慢煮,待酒醅温度升至微烫(约4oc),保持一炷香时间,期间不断搅拌,最后关火冷却,装入酒坛密封】

场景八:宫束班工坊-日-内

【半个月后,李憨子三人回到宫束班,工坊里挤满了工匠,赵老憨手里拿着一张明黄色的圣旨,脸上笑开了花】

赵老憨(清了清嗓子,大声念道):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宫束班工匠李憨子、王二愣、小豆子,偶得酒醅加热之法,解御酒酸败之困,特赏银五十两,各升一级,其法准于民间酒坊推广。

钦此!

工匠们(纷纷围上来,拍着三人的肩膀):恭喜恭喜!

没想到你们三个憨货,还真闯出了大名堂!

王二愣(得意地叉着腰):那是!

咱们这叫“闲出来的智慧”

李憨子(笑着说):这法子能帮到大家就好,以后民间的酒,再也不会轻易变酸了。

场景九:城西酒坊-日-内

【几个月后,城西酒坊里,陈三郎正指挥着工匠们用铜锅加热酒醅,酒坊门口挂着一块新牌子,上面写着“新法酿酒,醇正不酸”

不少百姓围在门口,等着买新酿的酒】

陈三郎(拿起一碗新酿的酒,递给一位老主顾):张老爹,您尝尝,这就是用宫束班传出来的法子酿的酒,味道怎么样?

老主顾(尝了一口,眼睛一亮):好酒!

比以前的更绵柔,一点酸味都没有!

陈掌柜,你这酒坊可要火了!

陈三郎(笑着说):这都是宫束班那几位工匠的功劳啊!

听说他们就是闲得没事酿酒,才琢磨出这么个好法子,真是奇人!

【此时,李憨子、王二愣和小豆子穿着新做的工匠服,从酒坊门口经过。

听到陈三郎的话,三人相视一笑,脚步也轻快了几分】

王二愣(小声对李憨子说):憨子,你看,咱们的法子真传到民间了!

以后全大唐的人都能喝上咱们酿的好酒了!

李憨子(点点头,望着酒坊里忙碌的身影):这才是最好的结果,手艺要是藏着掖着,就没意义了。

小豆子(蹦蹦跳跳地说):憨子哥,二愣哥,下次咱们再“闲得没事”

,是不是还能琢磨出别的好东西?

李憨子、王二愣(对视一眼,哈哈大笑):那可说不准!

【阳光洒在三人身上,酒坊里的酒香飘得很远,仿佛要传遍整个长安城。

宫束班这群“憨货”

闲出来的明,就这样在大唐的土地上扎了根,成了流传千年的酿酒技艺】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