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2章 唐2(1 / 4)
宫束班刻石记
人物表
-老墨:宫束班班主,五十余岁,手上布满老茧,眼神锐利,看似严肃实则护短,刻石技艺精湛。
-阿福:二十岁,身材微胖,性格憨厚,刻石时总爱走神吃点心,是班中“气氛担当”
。
-阿砚:十九岁,瘦高个,心思细腻,刻石手法灵巧,但容易紧张手抖。
-阿凿:二十一岁,力气大,性子急躁,擅长开坯凿石,常因毛躁被老墨骂。
-李押司:地方官员,四十岁,文质彬彬,奉命监造《祭侄文稿》石碑,对书法略有研究。
第一幕:宫束班接活,憨货闹乌龙
场景
长安城外,宫束班刻石工坊。
院内堆放着大小不一的青石,墙角摆着几排刻刀、錾子,空气中飘着石屑的清灰味。
(开场:阿福蹲在石堆旁,嘴里塞着桂花糕,手里拿着半块糕点递向阿砚)
阿福:(含糊不清)阿砚,你尝尝这新打的桂花糕,甜滋滋的,比上次那家好吃多了!
阿砚:(盯着手中的刻刀,头也不抬)别吃了,老班主说今天有要紧活,一会儿要是误了时辰,又要罚我们磨三天錾子。
(阿凿扛着一把大凿子从里屋出来,脚步重得震得地面颤)
阿凿:磨錾子怕什么,总比天天刻那些“福寿康宁”
的破碑强!
上次王大户家的碑,字又丑又俗,刻得我手都快僵了。
(老墨背着双手,从门外走进来,脸上没什么表情,身后跟着李押司)
老墨:(瞪了三人一眼)吵什么?贵客来了还不规矩点!
(阿福慌忙把桂花糕藏进怀里,阿砚赶紧站直身子,阿凿挠着头把凿子往身后藏)
李押司:(笑着摆手)无妨,老班主不必苛责他们。
此次前来,是有一件大事托付宫束班。
老墨:(拱手)押司请讲,我宫束班虽只是民间刻石匠人,但只要是正经活计,定当全力以赴。
李押司:(从袖中取出一卷绢纸,缓缓展开)此乃颜鲁公的《祭侄文稿》,朝廷有意将其刻成石碑,供后人瞻仰。
我听闻宫束班刻石技艺冠绝长安,特来请你们出手。
(阿福凑过去想看,脚下一滑,差点撞在石堆上,阿凿伸手拉住他,却不小心碰掉了石堆上的一块小石子,砸在阿福的脚背上)
阿福:(疼得龇牙咧嘴)哎哟!
阿凿你轻点,想把我脚砸穿啊!
阿凿:(翻了个白眼)谁让你走路不看路,要不是我拉你,你早摔成泥疙瘩了!
老墨:(厉声)住口!
颜鲁公的文稿岂容你们嬉闹!
这《祭侄文稿》是颜公为殉国的侄子所写,字字泣血,你们要是刻坏了,就是对英烈的不敬!
(阿福、阿凿、阿砚瞬间安静下来,阿福偷偷摸了摸脚背,阿砚低头盯着自己的鞋尖)
李押司:(叹了口气)老班主莫气,年轻人心性跳脱,只要用心刻石便好。
这石碑需在三个月内刻成,石料已备好,就在后院,我每月会来查看进度。
老墨:(拱手)请押司放心,三个月后,定给您一块完美的石碑。
(李押司点头离去,老墨转身看向三人,眼神缓和了些)
老墨:这活计干系重大,从今日起,每日寅时上工,酉时收工,谁也不许偷懒。
阿福,不许再把点心带进工坊;阿凿,你给我磨性子,开坯时不许用蛮力;阿砚,你负责细刻,手抖一次,就罚你抄十遍《祭侄文稿》。
阿福:(苦着脸)啊?不能带点心啊……
阿凿:(小声嘀咕)磨性子就磨性子,反正开坯我最拿手。
阿砚:(紧张地攥紧拳头)我……我一定不手抖。
(老墨没再说话,拿起绢纸仔细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