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4章 隋朝36(4 / 6)

加入书签

沙下面,再铺一层“生石灰”

,生石灰也能吸潮气。

老木:(点点头)这个法子好。

木炭和生石灰都是吸潮的好东西,混在里面,能让仓窖更干燥。

王参军:(不知何时走了过来,手里拿着一块混了木炭的草泥,看了看)宫束班,你这主意倒是新颖。

不过,生石灰遇水会热,会不会把粮食烧坏?

宫束班:(挠了挠头,笑着说)王参军,您放心。

俺们会在生石灰上面铺一层油纸,再铺细沙,生石灰碰不到粮食,只会吸窖底的潮气。

而且,俺们会控制生石灰的量,不会太多,热也不会太厉害。

王参军:(沉默了一会儿,点了点头)你考虑得倒周全。

看来,你们工艺门的“憨劲”

,不是真憨,是把心思都用在了干活上。

宫束班:(咧嘴一笑)俺们就是一群匠人,别的不会,就会把活干好。

只要粮食能安全存住,俺们再累也值。

【夕阳西下,金色的余晖洒在工地上。

工匠们继续给仓窖抹草泥,民工们则在挖排水沟。

远处的黄河水静静流淌,仿佛在倾听着工地上的忙碌声】

第四幕:仓成验粮

场景四:黎阳仓(半年后,仓城已完工,三十个仓窖整齐排列,仓城门口挂着“黎阳仓”

的木牌。

朝廷派来的运粮队正在将粮食运进仓窖)

【深秋,天高气爽。

仓城内,工匠和民工们站在一旁,看着运粮的士兵将一袋袋粮食扛进仓窖。

王参军站在仓窖口,手里拿着一本账簿,正在清点粮食的数量】

王参军:(对身边的小吏说)第一窖,粮食一千石,数量无误。

宫束班,你打开通风孔,让我看看里面的情况。

宫束班:(走到仓窖顶部,打开通风孔上的麻布,拿起一根长竹竿,伸进窖里,搅动了几下,然后把竹竿拿出来,闻了闻)王参军,您看,竹竿上没有潮气,窖里很干燥。

王参军:(点了点头,走进仓窖,用手摸了摸窖壁和粮食袋子)果然干燥。

你们这仓窖,比我想象的还好。

老木:(笑着说)王参军,这半年来,俺们每天都来检查仓窖,通风孔、排水沟、防潮层,都没问题。

就算到了汛期,也不用担心粮食受潮。

春娘:(看着运进仓窖的粮食,眼里满是欣慰)俺们民工队,每天都把仓城周围的排水沟清理干净,保证水流通畅。

现在看到粮食能安全存住,俺们这半年的苦没白吃。

铁蛋:(挠了挠头,对王参军说)参军,之前俺对您态度不好,您别往心里去。

俺就是觉得,干活得靠真本事,不是靠摆架子。

王参军:(笑了笑,拍了拍铁蛋的肩膀)过去的事就别提了。

你们用半年时间,建成了这座黎阳仓,比朝廷要求的还早了十天,这就是真本事。

陛下要是知道了,肯定会嘉奖你们。

【这时,栓子跑过来,手里拿着一个信封】

栓子:掌事!

朝廷派人送来的信,说要召您去洛阳,陛下要亲自召见您!

宫束班:(接过信封,愣了一下,然后挠了挠头,咧嘴一笑)陛下召见俺?俺就是个干活的匠人,没啥好说的。

要是陛下问起黎阳仓,俺就说,这是俺们工艺门的工匠、春娘的民工队,一起干出来的活,都是大家的功劳。

老木:(点点头)说得对。

这黎阳仓,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,是咱们所有人的心血。

王参军:(看着眼前的众人,神色郑重)你们这群“憨货”

,看似憨直,却有着最纯粹的匠心。

黎阳仓会记住你们,朝廷也会记住你们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