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3章 隋朝35(3 / 4)
粮快,以后你们山东的棉花、布匹,也能运到江南,换江南的茶叶、丝绸,多好!
(这时,杨广和宇文恺走过来,杨广看着粮窖里堆积如山的粮食,眼中满是欣慰)
杨广:(对宫束班说,声音温和)宫总管,朕听说这洛口仓有三千窖,能存粮两千四百万担,够天下人吃半年?
宫束班:(见是杨广,连忙躬身)陛下!
正是。
这洛口仓建在洛河入黄河的地方,运河运来的粮食,从这里转黄河,再运到关中,以后关中就不会缺粮了。
而且,每座粮窖都有编号,哪座窖存的什么粮、存了多少,都记在账上,绝错不了。
宇文恺:(指着粮窖)陛下,这粮窖的设计是张工匠他们琢磨出来的:先在地下挖窖,窖底铺一层木炭,再铺一层木板,木板上涂青泥,防潮;窖壁也涂青泥,顶部留通风孔,这样粮食就不会霉、芽。
杨广:(走到粮窖边,弯腰摸了摸窖壁的青泥)好!
好一个“错不了”
!
朕记得大禹治水后,铸了九州鼎,聚九州气运;如今朕修运河、建粮仓,就是要第二次聚九州气运——让北方的粟米、南方的丝绸、东方的盐铁、西方的皮毛,都通过这运河聚到一起,让天下人知道,咱们大隋是一个整体,再不是以前的南北分裂了!
(宫束班抬头,望着远处的运河,运河上的船帆连成一片,像一条白色的带子。
风从运河上吹来,带着水汽,也带着远处民工的号子声)
宫束班:(喃喃道)陛下说得对……五胡那时候,天下人互相杀,现在运河通了,粮食够了,大家能好好过日子了,那些戾气,自然就消了。
(李老汉推着粮车,加入了卸粮的队伍,张工匠继续检查粮窖,杨广站在仓城高处,望着洛口仓和远处的运河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
宇文恺走到杨广身边,轻声说)
宇文恺:陛下,这运河和粮仓,都是宫总管带着百万民工、无数工匠建起来的——他们虽然都是些“憨货”
,不懂什么大道理,却凭着一股劲,把这天下的大事办好了。
杨广:(点头,声音坚定)是啊,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
这九州气运,不是靠鼎铸出来的,是靠这些民工、工匠一锹一锤、一砖一石筑起来的。
等运河全通了,朕要亲自坐船,从涿郡到余杭,看看这天下的大好河山!
(夕阳西下,洛口仓的粮窖在余晖中泛着金光,运河上的船帆被染成红色,民工们的号子声在仓城上空回荡,久久不散)
第四幕:运河通航
时间:隋大业六年,冬,巳时
地点:江南河(今江苏扬州段),运河上停泊着数十艘大船,岸边挤满了百姓,插着“隋”
字旗的官船在最前面
人物:
-宫束班(身着总管袍,站在官船船头,手持令旗)
-杨广(身着龙袍,站在官船甲板上,身旁跟着杨素、宇文恺)
-江南百姓(男女老少,站在岸边,手里拿着鲜花、水果)
-老石(石匠,站在岸边,看着官船,脸上带着笑容)
-狗蛋(已长成青年,穿着工匠的衣服,负责船闸调度)
(幕启时,江南河上锣鼓喧天,官船船头挂着红色的绸带,狗蛋站在船闸旁,手持红旗,指挥官船通过船闸)
狗蛋:(挥舞红旗,大声喊道)船闸开了!
官船准备通过!
(官船缓缓驶入船闸,岸边的百姓们欢呼起来,有的百姓把水果扔到船上,有的挥舞着鲜花)
江南百姓甲:(大声喊)陛下!
运河通了,咱们江南的丝绸能运到北方了,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!
江南百姓乙:是啊!
以前北方的粮食运不过来,江南有时候会闹饥荒,现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