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5章 隋朝27(2 / 4)

加入书签

(点点头,又叮嘱道):你们放心画,宫里的颜料、纸张,缺什么就跟我说,我去给你们协调。

只是有一条,别像上次那样“闲时瞎画”

,得有个章程,月底我要来看你们的初稿。

李三郎(立刻站直身子,大声说):刘管事放心!

我们肯定有章程,我负责磨墨、递纸,保证不耽误事!

【刘管事被李三郎的认真模样逗笑,摆摆手转身离开。

陈匠人打开木盒,拿出那块龙纹木牌,递给杨契丹和张五郎】

陈匠人:这是先农坛柱子上的龙纹小样,你们看,龙爪的角度、鳞片的排列,都有讲究,不能随意画。

第二幕:画中匠心

场景二:宫束班画师院-午-内

【正午的阳光透过槐树叶子,在画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桌上已经铺开一张新宣纸,杨契丹正用炭条勾勒先农坛的轮廓,张五郎蹲在一旁,对照着陈匠人给的木牌,在宣纸上画柱子的云纹。

陈匠人站在桌旁,手里拿着一根细木枝,时不时指着宣纸提点几句】

陈匠人(指着宣纸上的柱子):先农坛的柱子是八角形,每一面的云纹都不一样,正面是“流云纹”

,侧面是“缠枝云纹”

,你们画的时候,要把棱角的地方画得锋利些,才显得庄重。

张五郎(点点头,用炭条修改云纹的弧度):之前总把柱子画成圆形,难怪看着少了点气势,现在改了八角形,果然不一样了。

李三郎(端着一个陶盆走进来,盆里装着清水,还有几块磨好的颜料块):杨大哥,张五郎,陈匠人,赵小娘子说颜料要用水调开,我按她教的比例调了朱红和明黄,你们看看颜色对不对。

【赵小娘子随后走进来,手里拿着一匹绿色的丝线,凑到陶盆旁,蘸了一点朱红色颜料,在白纸上抹了抹】

赵小娘子:朱红再加点水,颜色太浓了,先农坛的栏杆用淡朱红就行,太浓会抢了陛下龙袍的颜色。

明黄正好,画坛顶的瓦片用这个颜色,够鲜亮。

杨契丹(放下炭条,拿起一支大号狼毫笔,蘸了点调好的明黄颜料,在宣纸上画坛顶的瓦片):还是小娘子懂颜色,上次画大兴殿的瓦片,就是你让加了点白,才显得透亮,这次听你的,准没错。

王阿婆(提着食盒走进来,打开食盒,里面是几碗麦饭和一盘炒青菜,还有一碗鸡蛋羹):晌午了,先吃饭!

陈匠人第一次来咱们院,得多吃点,鸡蛋羹是特意给你们做的,补补眼睛,画画费眼。

【几人围坐在桌旁吃饭,陈匠人拿起筷子,夹了一口青菜,慢慢咀嚼着】

陈匠人(看向杨契丹):杨画师,上次听刘管事说,《隋朝正会图》是你们闲时画的?我看画里的殿门雕花,比我雕的还细致,还以为你们专门研究过建筑。

杨契丹(笑着摆手):都是瞎琢磨!

上次王阿婆给我们讲正会的场面,张五郎又爱研究细节,画的时候一遍一遍改,才把雕花画对了。

说起来,还是得谢谢你,这次有你在,我们少走不少弯路。

赵小娘子(夹了一块鸡蛋羹,放在李三郎碗里):三郎这次也细心多了,调颜料的时候,还特意记了比例,不像上次,把墨磨得太稀,差点耽误事。

李三郎(不好意思地挠挠头):上次是我大意了,这次我特意在纸上记了“颜料:水=1:3”

,保证不会错。

【饭后,几人又回到桌旁,杨契丹开始给先农坛涂颜色,张五郎继续画柱子的纹样,陈匠人帮着核对建筑细节,李三郎负责递笔、添水,赵小娘子则坐在一旁,整理调好的颜料,偶尔帮着画几笔宫女的衣褶。

整个画师院安静又忙碌,只有笔刷划过宣纸的“沙沙”

声】

场景三:宫束班画师院-暮-内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