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9章 隋朝9(1 / 3)
石上春秋
人物表
-老石:男,5o岁,宫束班领班,刻石三十年,手上满是老茧,话少但心细,总把“石头会记一辈子”
挂在嘴边
-阿木:男,22岁,宫束班新徒,刚学刻石半年,毛手毛脚,总爱琢磨新鲜事,兜里常揣着半块干饼
-瘦猴:男,3o岁,宫束班老手,刻石手艺扎实,却总爱偷懒,眼睛转得快,满脑子“怎么能歇会儿”
的主意
-胖墩:男,28岁,宫束班老手,力气大,专管搬石、磨石,性格憨厚,爱跟瘦猴抬杠,吃得多饿得快
-李博士:男,45岁,朝廷派来的文吏,负责核对《隋书·经籍志》文稿,穿青布长衫,手里总捏着支毛笔,说话文绉绉
第一幕:闲得慌的宫束班
场景
洛阳城外,宫束班刻石工坊——一间半露天的土坯房,墙角堆着十几块待刻的青石板,地上散落着刻刀、錾子和磨石,房梁上挂着两串风干的玉米,阳光透过屋顶的破洞洒在石板上,映出细碎的光斑
【开场】
(老石蹲在石板前,手里拿着錾子,却没往下落,只是盯着石板上的纹路呆。
阿木蹲在一旁,手里的刻刀在石头上划着圈,时不时抬头看老石。
瘦猴靠在墙角,掏出怀里的草绳,慢悠悠地编着蚂蚱,胖墩则坐在地上,摸着圆滚滚的肚子,唉声叹气)
胖墩:(揉着肚子)老石哥,这都歇三天了,官府咋还不派新活计来啊?再这么闲下去,我这肚子都要瘪了——昨天家里老婆子就说了,米缸见底了,再不干活,下月就得喝西北风!
瘦猴:(把编好的草蚂蚱扔给阿木)你就知道吃!
官府没活,咱们正好歇着,你以为刻石是逛集市啊?前些天刻那批祭天石碑,你累得直喊娘,忘了?
胖墩:(瞪着瘦猴)那能一样吗?歇着没钱赚,喝西北风也得有力气啊!
你倒好,编草蚂蚱能当饭吃?
阿木:(拿着草蚂蚱,在石头上比划)瘦猴哥,你这蚂蚱编得真像!
要是刻在石头上,说不定能活过来呢?
老石:(终于开口,声音沙哑)别闹。
石头是用来记正经事的,不是刻蚂蚱的。
(这时,远处传来脚步声,李博士提着个布包袱,快步走进工坊,长衫下摆沾了些尘土,额头上渗着汗)
李博士:(喘着气,抹了把汗)老石师傅,可算找着你们了!
朝廷有新差事,要刻一部大书的石碑,传之后世!
第二幕:《隋书·经籍志》的差事
【场景】
同第一幕,李博士打开布包袱,掏出一叠泛黄的文稿,铺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,老石、阿木、瘦猴、胖墩围了过来,脑袋凑在一起,盯着文稿上的字
瘦猴:(眯着眼睛,指着文稿)李博士,这上面写的啥啊?密密麻麻的,跟蚂蚁似的,比祭天的祝文还多!
李博士:(清了清嗓子,用毛笔点着文稿)诸位师傅,这是《隋书·经籍志》,记载的是我朝乃至前朝的藏书目录,经史子集,包罗万象。
陛下说了,要把它刻在石碑上,立在国子监旁,让后人都能看到咱们大隋的文脉!
胖墩:(挠着头)文脉?就是让后人知道咱们有多少书?这玩意儿刻在石头上,有人看吗?
老石:(眼神亮了,伸手摸了摸文稿边缘)石头比纸结实,纸会烂,石头能存几百年、几千年。
后人看到这石碑,就知道咱们大隋有多少好书,没白活。
阿木:(激动地攥着刻刀)老石哥,那咱们赶紧刻吧!
我还没刻过这么大的活儿呢,以后后人看到石碑,就知道是咱们宫束班刻的!
李博士:(笑着点头)正是此意!
朝廷给的工钱比平时多三成,还管饭。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