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章 三国24(3 / 4)
您要是喜欢,也可以跟我们说您家乡的景色,咱们能给您绣成独一无二的绣片。
【人群里,王掌柜挤了进来。
他拿起“白帝城托孤”
绣屏,翻来覆去地看,眼神里满是赞叹】
王掌柜:老木掌事,你们宫束班这手艺真是绝了!
之前我还担心你们绣品卖不出去,现在看来,是我多虑了。
这些绣品,我全要了!
另外,我还想跟你们订一批“诸葛亮七擒孟获”
的绣屏,我估摸着肯定好卖!
【老木愣了一下,随即露出笑容】
老木:王掌柜,谢谢您抬举。
不过这些绣品,咱们想先卖给老乡们,让他们也能有件像样的绣品。
您要订的绣屏,咱们回去就赶工,保证不让您失望。
王掌柜:好!
就冲您这话,我等多久都愿意。
以后你们宫束班的绣品,我绸缎庄全包了!
【周围的村民纷纷掏钱买绣品,有的买绣帕给孩子,有的买绣屏装饰家里。
小嘎忙得满头大汗,却笑得合不拢嘴。
阿泽一边收钱,一边跟村民讲绣品里的三国故事。
石头则站在一旁,看着村民们喜欢自己配的丝线,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。
】
场景四:宫束班作坊-黄昏-内
【夕阳透过窗户,照在作坊里。
墙上挂满了新绣好的蜀绣,有“诸葛亮七擒孟获”
“赤壁之战”
,还有几幅绣着村民日常生活的绣品:“农妇插秧”
“孩童牧牛”
。
】
【老木、石头、阿泽、小嘎坐在绣架前,手里拿着绣针,却没有绣活,只是看着墙上的绣品,脸上满是欣慰。
】
小嘎:(感慨道)真没想到,咱们这群憨货,居然能把蜀绣传到民间。
今天有个老乡说,他要把咱们绣的“桃园三结义”
绣帕传给儿子,让孩子知道三国英雄的故事。
阿泽:我还跟几个老乡约好了,等农闲的时候,教他们基础的绣针法。
说不定以后,咱们蜀地到处都有人会绣蜀绣呢!
石头:(轻声说)下次配色,我想试试用蜀地的花草染线,比如用杜鹃花染红色,用兰草染蓝色,这样绣出来的颜色更自然。
老木:(点点头,眼里满是期待)好!
咱们宫束班的路,还长着呢。
只要咱们手里的针线不停,蜀绣就不会断。
以后,咱们不光要绣三国故事,还要绣民间的喜怒哀乐,让蜀绣真正走进老百姓的生活里。
【夕阳渐渐落下,作坊里的光线暗了下来。
老木起身点亮油灯,灯光再次照亮墙上的蜀绣。
四个身影坐在绣架前,指尖的绣针再次动了起来,针丝穿梭间,一幅新的“蜀地丰收图”
渐渐在绣布上展开。
】
尾声:绣韵流传,千古不绝
场景五:成都城郊-年-外
【一年后,成都城郊的村子里。
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,手里拿着绣针和绣布,跟着阿泽学绣蜀绣。
有的绣着自家的菜园,有的绣着村口的老槐树,还有的孩子拿着小绣绷,绣着简单的花朵。
】
【老木坐在院子中央,手里拿着一幅“三国群英图”
绣屏,正在给村民讲解针法。
石头蹲在一旁,帮村民们劈丝配色。
小嘎则拿着一幅刚绣好的“孩童戏蝶”
绣帕,递给旁边的小孩。
】
【远处,王掌柜的绸缎庄门口挂着大大的招牌,上面写着“宫束班蜀绣专供”
。
来往的行人驻足观看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