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章 三国24(1 / 4)
针丝绘三国
人物表
-老木:男,5o岁,宫束班掌事,手艺精湛,性格沉稳,对蜀绣有执念
-小嘎:男,2o岁,宫束班学徒,手脚麻利但毛躁,爱耍小聪明
-石头:男,28岁,宫束班工匠,沉默寡言,擅长劈丝配色
-阿泽:男,25岁,宫束班工匠,性格开朗,喜欢搜集民间故事
-王掌柜:男,4o岁,成都绸缎庄掌柜,精明务实,常来宫束班收绣品
-村民甲、乙、丙:成都近郊村民,代表民间百姓
第一幕:闲馆冷灶,愁绪难散
场景一:宫束班作坊-日-内
【成都城南,一间宽敞却略显冷清的作坊。
墙上挂着半幅未完工的“百鸟朝凤”
蜀绣,绣架蒙着薄尘。
地上散落着几缕丝线、折断的绣针,角落里堆着滞销的绣帕、绣屏。
】
【老木坐在主绣架前,手指捏着绣针,却迟迟没落下。
他盯着绣布上歪歪扭扭的几针,重重叹了口气,将针插回针包。
】
小嘎:(甩着手里的空线轴,凑到老木身边)掌事,这都快入夏了,咱们这作坊还是冷清清的。
前儿个去街上打听,都说现在兵荒马乱的,谁还舍得买绣品装点门面啊?
【石头蹲在角落,正用镊子将一根丝线劈成八缕,动作一丝不苟。
听到小嘎的话,他手下顿了顿,又继续劈丝,只是眉头悄悄皱起。
】
阿泽:(从门外走进来,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草纸)可不是嘛!
我去城郊找老猎户换兽皮,想给咱们添点针线钱,结果他说最近山里不太平,连兔子都少见。
你看这几张蜀地山川图,还是他儿子画的,说让咱们解闷儿。
【阿泽把草纸摊在桌上,纸上用炭笔勾勒着剑阁、白帝城的轮廓,还有几处标注着“蜀军练兵场”
的小字。
老木伸手拿起图纸,指尖摩挲着纸面,眼神渐渐亮了些。
】
老木:(突然拍了下桌子)你们这群憨货,光在这儿愁有什么用?咱们宫束班祖上就是靠蜀绣吃饭的,从先汉传到现在,难道要在咱们手里断了香火?
小嘎:(挠挠头)可掌事,现在没人买绣品啊!
总不能让咱们绣了自己看呗?
老木:(指着桌上的山川图)谁说绣了没人看?你们想想,这三国乱世,百姓们见不着沙场征战,也盼着知道天下事。
咱们要是把这些山川地理、英雄故事绣出来,说不定能让蜀绣传到民间去,让更多人知道咱们的手艺!
【石头停下手中的活,抬起头看向老木,眼神里带着疑惑。
阿泽则眼睛一亮,凑到图纸前仔细打量。
】
阿泽:掌事,您是说……绣三国故事?比如刘皇叔入蜀,赵子龙救主?这些百姓最爱听了!
老木:(点点头,语气坚定)没错!
咱们就从蜀地的故事绣起。
石头,你擅长配色劈丝,就负责调底色、备丝线;阿泽,你爱听故事,就把民间流传的三国典故整理出来,画成绣稿;小嘎,你手脚快,先跟着我练基础针法,要是再毛躁,我就把你手里的针没收了!
小嘎:(立刻挺直腰板)放心吧掌事!
我保证不毛躁,一定好好学!
【老木看着三人,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。
他拿起一根红色丝线,缠在绣绷上,指尖翻飞,第一针稳稳落在布面上。
】
第二幕:针丝作笔,绘尽三国
场景二:宫束班作坊-月-内
【半个月后,作坊里热闹起来。
四个绣架并排摆放,每个绣架上都绷着不同的绣布。
油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