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9章 西汉方棋纹绣(1 / 5)

加入书签

宫束班绣纹记

人物表

-阿绣:宫束班掌事,二十有三,指尖裹着浆洗得白的布帛,眼神亮得像浸了月光,绣针在她手里能“走”

出风声。

-小满:十六岁,扎着双丫髻,总把丝线缠得满手都是,笑起来露出两颗小虎牙,是班里头的“闯祸精”

也是“活宝”

-老周婶:四十岁开外,脸上带着常年绷绣绷练出的细纹,手里总攥着半块啃剩的麦饼,说话像敲梆子一样脆。

-春桃:二十岁,性子慢,绣活最细,却总在关键时刻犯迷糊,上次把“云纹”

绣成了“卷草纹”

,被阿绣笑了半个月。

-李铁匠:五十岁,胳膊比寻常人粗一圈,掌着城郊的铁匠铺,专给宫束班打制绣绷、裁刀,说话带着铁屑子似的沙哑。

第一幕:晨光里的“乱线团”

【场景】长安城南,宫束班绣坊。

青石板铺的地面扫得亮,靠窗摆着四张梨木绣绷,绷上绷着半成的素绢。

墙角的铜炉里燃着松针,烟气细细的,混着丝线的草木香飘满屋子。

【时间】初夏,卯时刚过,太阳刚爬过坊墙的瓦檐,把光洒在绣绷上。

(小满抱着一捆丝线冲进门,脚边的竹筐“哐当”

撞在门槛上,靛蓝、石青、赤黄的丝线滚了一地。

她慌忙蹲下去捡,却把头上的绢花蹭掉了,落在一堆丝线上,像朵误闯锦绣堆的小野花。

小满:(手忙脚乱抓丝线,嘴里还嘟囔)完了完了,阿绣姐要是看见线乱了,准得说我是“手笨得像塞了棉絮”

……哎?我的花!

(老周婶端着个粗瓷碗从里屋出来,碗里盛着刚熬好的小米粥,看见满地狼藉,“噗嗤”

笑出了声,粥碗都晃了晃。

老周婶:(用筷子点了点小满)你这丫头,走路都带着风,偏生手里的活计跟不上。

昨儿让你把方棋纹的底稿描在绢上,你倒好,把棋盘的格子描成了“歪脖子葫芦”

,还好阿绣眼尖,不然咱们这绣品要是送进宫,怕是要被当成“玩笑活”

扔出来。

小满:(脸一红,把绢花别回头上)周婶你别笑我了!

我昨儿描到半夜,眼睛都花了嘛。

再说了,方棋纹本来就难,又是西汉的老纹样,那些格子要方方正正,还要在角上绣“云纹镶边”

,比绣牡丹难多了!

(阿绣从门外走进来,手里提着个布包,布包里裹着刚从织锦坊换来的素绢。

她看见满地丝线,没说话,只是蹲下身,指尖灵巧地把丝线一缕缕理开,石青的归石青,赤黄的归赤黄,没一会儿就码得整整齐齐,像极了她绣绷上的纹样——规矩里藏着活气。

阿绣:(把理好的丝线递给小满,声音温温的,却带着点不容错的认真)方棋纹是西汉的“吉纹”

,当年诸侯王的锦袍上都绣这个,讲究“棋盘方正,气运周流”

咱们宫束班接了这活,是要把这纹样传去民间,让寻常百姓也能沾点“方正气”

,可不能马虎。

春桃:(端着绣绷从里屋出来,眼睛半眯着,像是还没睡醒)阿绣姐,我把昨儿没绣完的方棋纹带来了……就是……就是我好像把右上角的云纹绣错了,本来该是“三转云”

,我绣成“两转”

了。

(春桃把绣绷递过来,绢面上的方棋纹已经绣了大半,赤黄色的棋盘格子整整齐齐,唯独右上角的云纹缩着,像个没舒展开的小云朵。

阿绣凑过去看,指尖轻轻碰了碰绣线,没生气,反倒笑了。

阿绣:(拿起绣针,挑出细如丝的银线)没事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