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6章 西汉乘云绣(1 / 5)

加入书签

绣云入鼎

第一幕:晨光透巷,憨声满院

时间:西汉,建元三年,暮春辰时

地点:长安城东南坊,“宫束班”

工艺门院落

人物:

-老班主(六十余岁,背微驼,手指布满针眼,常攥着半块残绣)

-阿绣(十八九岁,扎着双丫髻,袖口总沾着丝线,爱傻笑)

-石头(二十岁,膀大腰圆,拿针时手指总哆嗦,嗓门比绣线还粗)

-小桃(十七岁,辫子上系着彩线,绣错了就吐舌头藏绣绷)

-柱子(十九岁,脸方眼亮,总把“我爹说”

挂嘴边,却总忘绣样)

(幕启:晨光斜斜切过青砖院,院角老槐树下摆着四张木桌,桌上摊着素色绢布、五彩丝线和半块磨亮的滑石。

阿绣蹲在门槛上穿针,线却总从针眼里溜出去,她急得鼓腮,手指在嘴边沾了点唾沫,又戳着针眼试——突然“呀”

一声,线穿进去了,她举着针蹦起来,辫子梢扫过石头的绣绷。

石头:(手一抖,针戳在指头上,他却没喊疼,反而拍着大腿笑)阿绣你这辫子能当鞭子使!

我这绢布上刚绣的云纹,差点被你扫成乌云!

小桃:(凑过来看,指着石头绣绷上歪歪扭扭的线条)石头哥,你这哪是乘云纹?分明是咱家灶台上的火苗子嘛!

柱子:(手里的针掉在桌上,他慌忙去捡,嘴里还念叨)我爹说,上乘的乘云绣要像天边的云一样软,你这火苗子绣出去,人家还以为咱宫束班要改行烧灶呢!

(老班主从里屋走出来,手里拿着一卷泛黄的绣样,听到院里的嬉闹声,嘴角先笑了,可眉头又轻轻皱着。

他把绣样往桌上一铺,绢布上的乘云纹虽有些褪色,却能看出云丝流转,仿佛真有云朵要从布上飘起来。

老班主:(用手指点了点绣样)你们几个憨货,笑归笑,可别忘了咱宫束班的本分。

这乘云绣是前朝传下来的手艺,当年先帝的祭服上,就有咱祖辈绣的乘云纹。

如今府里传了话,要咱绣一幅六尺长的乘云绣,送进太庙陪祀,这可是咱宫束班的荣耀,也是……难题啊。

阿绣:(凑到绣样前,手指轻轻碰了碰云丝)班主,这云纹的针脚好细啊,我上次绣手帕,针脚比这粗三倍,还被我娘骂了。

石头:(挠了挠头)我这手粗,拿绣花针跟拿锄头似的,上次绣个小荷包,把绢布戳了七个洞。

可班主,您放心,我多练!

晚上我不点灯都练,就不信练不出软乎乎的云!

老班主:(看着几个年轻人眼里的光,叹了口气,却带着暖意)我知道难。

这乘云绣讲究“三晕九染”

,丝线要分深青、浅青、月白三层,针脚要藏在云纹褶皱里,看着像没扎针,摸上去却软得能裹住风。

可咱宫束班从建班那天起,就没怕过难。

当年你石头哥的爹,为了绣一幅“云气绕鼎图”

,眼睛熬红了半个月,最后绣成的时候,连太史令都来夸,说那云像真的绕着鼎转。

小桃:(眼睛亮了)班主,那这次咱绣的乘云绣,是不是也能让太史令夸呀?要是能让宫里的贵人看见,说一句“宫束班的绣活好”

,那多威风!

柱子:(拍了拍胸脯)我爹说,做事要用心,绣绣也一样。

我从今天起,把绣样贴在床头,吃饭看,睡觉看,保准把云纹的样子刻在脑子里!

(老班主看着他们,突然笑了,伸手拍了拍石头的胳膊)行,既然你们都有劲头,咱就开工。

阿绣,你眼神好,负责分线;石头,你力气大,先把绢布绷在大绣架上,注意别扯紧了,绢布脆,扯坏了可就完了;小桃,你手巧,跟着我学藏针脚;柱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