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 东46(2 / 3)

加入书签

入殿,玄袍上绣着细密的齿轮纹样。

他身后跟着四名弟子,各捧一件器物:方升、铜权、弩机、轨距模型。

墨渊:(行礼)臣墨渊,奉“承运令”

觐见。

此乃工艺门按九鼎气运推演的标准器——方升容一斗,铜权重十六两,弩机射程百步,车轨宽六尺。

【嬴政取过铜权,掂量时眉峰微挑。

权身刻着的校准刻度细如丝,与他腰间玉佩的纹路隐隐相合。

嬴政:(目光审视)当年周室献鼎,九鼎在途突然失踪。

坊间都说,是你们工艺门藏了鼎。

墨渊:(从容)鼎者,国之器也。

周德衰,故鼎隐;秦德盛,故器显。

(指向案上模型)陛下请看,这轨距模型若推广天下,车同轨自能通行无阻。

其尺寸,正是依“兖鼎”

足距而定。

【李斯突然展开一幅地图,图上标注着驰道路线,沿线用朱砂点出七十二处工坊。

李斯:(语气急切)墨掌门,北方长城急需十万副铁镞,咸阳宫的铜柱铸造也卡了壳——工匠说,没有“荆鼎”

的铜料配方,铸出来的柱子承不住屋顶重量。

【墨渊从袖中取出一卷青铜简,简上铭文闪烁金光。

他将简册置于案上,简片自动展开,组成一幅完整的《天工开物》图谱。

墨渊:(指向其中一页)长城用镞,需以“徐鼎”

秘法淬火;宫柱铸造,要按“扬鼎”

比例调配铅锡。

(抬头)臣所求,不过是让工艺门弟子参与修订《工律》。

【嬴政突然大笑,笑声震得铜人掌心的夜明珠微微颤动。

他取过传国玉玺,在图谱上盖下“受命于天”

的印文。

嬴政:(掷出玉玺)准了!

即日起,工艺门执掌天下工坊。

告诉天下匠人,凡能改进器物者,赏爵一级,食邑百户!

【墨渊接玉玺时,指尖触到印文凹陷处,突然想起二十六年前景天工殿的九鼎。

殿外传来工匠们整齐的号子声,似与当年九鼎震颤的频率渐渐相合。

墨渊:(躬身)臣,领旨。

【嬴政转身望向窗外,咸阳城的工坊区正升起袅袅青烟,三千座熔炉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。

十二铜人眸中突然闪过微光,与千里之外某处山腹中的九鼎遥相呼应。

第三幕:器承千秋

场景:工艺门·藏鼎窟

时间:汉高帝五年·春

【幽暗石窟内,九尊巨鼎沉于寒潭,潭水凝结着千年寒冰。

墨渊立于潭边,鬓已全然雪白,玄袍上的齿轮纹样被岁月磨得模糊。

【青衣少年捧着新铸的铜剑走来,剑鞘上雕刻着秦代驰道图。

他将剑递给墨渊时,潭水突然翻涌,九鼎同时出嗡鸣。

少年:(声音清亮)掌门,长安来报,新帝已下令沿用秦代度量衡。

只是……当年随始皇帝东巡的工匠说,您曾预言“秦历二世而亡”

墨渊:(抚过剑身)不是预言,是工艺。

(指向潭中九鼎)秦法苛急,却忘了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

的道理。

他们用九鼎气运铸十二铜人,却不知器物需养,而非强用。

【少年突然指向“青鼎”

,鼎身饕餮纹中渗出缕缕金光,正缓缓融入潭水。

少年:九鼎的气运……在流入新朝?

墨渊:(点头)从大禹铸鼎到如今,三千年了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