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章 升级农具(1 / 2)
自打门里那群憨货被派去尧帝那儿进修,我这工艺门门主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。
倒不是担心他们惹祸——毕竟一群连烧陶时能把自己头燎了半茬的家伙,再折腾也掀不起什么大浪——而是怕他们丢人丢到三皇五帝的地界去,将来我这门主见了其他宗门的人,怕是得找地缝钻进去。
谁知前日接到信使传讯,展开竹简一看,我一口灵茶差点喷在供奉的青铜鼎上。
竹简上歪歪扭扭写着:“门主放心,吾等已为尧帝改良农具百十余件,聚气运三尺有余,帝赞曰‘妙哉’,众臣笑倒一片,吾等甚荣。”
我捏着竹简的手直打颤,脑子里瞬间闪过那群憨货的尊容:大师兄铁牛,力能扛鼎却总把凿子当锅铲使;二师姐青禾,编筐是一绝,却能把纺车纺出麻花辫;还有小师弟木芽,年纪轻轻却痴迷给石器刻鬼脸,说这样“能吓唬害虫”
。
就这伙人,能改良农具?还聚了气运?怕不是把尧帝的粮仓给凿漏了,人家碍于颜面才夸了句“妙哉”
吧?
正琢磨着要不要亲自去一趟平阳城收拾烂摊子,门里的老管家捧着个陶罐进来了,说是尧帝派专使送来的“谢礼”
。
我掀开陶罐盖子,里头滚出个东西——青灰色陶壳,下头支着三条歪歪扭扭的木腿,壳上还戳着十几个窟窿,活像只被冰雹砸过的乌龟。
“专使说,这是工艺门诸位仙师改良的‘聚水器’,”
老管家忍着笑,指着窟窿解释,“下雨时雨水从窟窿进,顺着陶壳内侧的凹槽流到底部,能攒半罐水,浇地时不用再跑去河边挑了。
尧帝说,这物件看着滑稽,用着却省力,就是……有次风大,这玩意儿被吹得满地跑,追得三个农夫直喘气。”
我嘴角抽了抽,不用想也知道,这准是铁牛的手笔。
那小子做石器总爱追求“稳当”
,结果常常把东西做得头重脚轻。
这聚水器三条腿长短不一,不被风吹跑才怪。
正说着,又有信使来报,这次带了段更详细的见闻,据说是尧帝身边的史官记录的“工艺门趣事”
。
我凑过去一看,好家伙,这哪是改良农具,分明是这群憨货在平阳城开了场“笑料大会”
。
史官是这么写的:
“日,工艺门弟子献‘省力耒耜’。
铁牛持耒耜演示,曰‘此耒耜刃部嵌石片,入土如切豆腐’。
言毕,奋力插向土地,石片应声而断,耒耜柄反弹,正中其额,起一青包。
铁牛捂额大呼:‘此石片乃试验品,明日换硬石!
’众臣笑倒。”
我扶着额头叹气,铁牛这毛病多少年了,总爱拿半成品显摆。
想当年他给门里做石磨,磨盘还没打磨光滑就敢启动,结果把豆子碾得满天飞,活像下了场“豆雨”
。
再往下看:
“次日,青禾献‘防虫锄’。
锄柄缠葛布,布上缀彩色陶珠,曰‘彩珠晃眼,可驱害虫’。
演示时,葛布松脱,陶珠滚落,砸中观礼孩童之履。
孩童不哭反笑:‘这珠子比弹弓好玩!
’帝亦笑:‘虽防虫未必,却能逗孩童,亦是一功。
’”
我算是明白了,青禾这是把编筐的手艺用到农具上了。
她总说“干活得有好心情”
,所以做什么都爱添些花里胡哨的装饰。
上次给门里做筛子,她愣是在筛沿上编了圈花环,结果筛谷子时花瓣掉进去,煮出来的粥满是花香,被我罚去劈了三天柴。
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木芽的“神犁”
。
史官写道:
“木芽献‘神犁’,犁头刻鬼脸,曰‘鬼脸可镇土地神,令土地松软’。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