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 甑eng(1 / 3)

加入书签

宫束班甑事记:颛(huan)顼(xu)年间一场笑料百出的炊具革命

自墨老带着宫束班在濮水之畔扎下营寨,这群工匠便以“憨”

闻名——不是笨,是对器物轴到极致的较真,偏生手脑时常不同步,总在严肃的造物过程中闹出些让颛顼帝都扶额的笑话。

就说颛顼帝下令改良炊具那年,宫束班要造“甑”

这物件,本是件关乎部落吃饭的正经事,愣是被这群憨货搅成了濮水河畔年度爆笑大戏。

帝命如山:甑是啥?先吵三天再说

那日颛顼帝巡狩归来,在宫束班工坊前驻足良久。

彼时部落炊煮用的多是三足鬲,煮个粥炖个肉还行,想蒸点粟米却难——水沸了容易漫进米里,蒸出来的不是饭,是糊糊。

帝爷眉头一皱,指着篝火上咕嘟冒泡的鬲:“墨老,能不能整个物件,底能透水,上能盛米,架在鬲上,让蒸汽把米蒸熟?”

墨老捧着那把磨得亮的石斧,琢磨半晌,一拍大腿:“这有何难!

就叫……甑!”

名字定了,麻烦来了。

甑该长啥样?宫束班的憨货们立刻分成三派,吵得濮水的鱼都探头看热闹。

石陀是“豪放派”

代表,抡着木杵在泥地上画了个粗胖的圆:“底凿窟窿,口敞着,够大!

一次能蒸三家人的米!”

说着还比划了个抱水缸的姿势,结果脚一滑,摔了个屁股墩,溅了满身泥,活像刚从陶窑里爬出来的次品。

瘦得像根柴禾的木禾是“精细派”

,蹲在一旁用树枝描了个秀气的小玩意儿:“要秀气,口沿得卷边,不然烫手。

底上的孔得匀,像天上的星星……”

话没说完,被石陀一杵子戳在画纸上:“星星?你蒸米还是数星星?这么小,够塞牙缝吗?”

最绝的是老匠人陶伯,他不吵不闹,蹲在篝火旁,举着个破陶碗翻来覆去看,突然一拍膝盖:“我知道了!

得有‘箅’!”

众人凑过去,只见他把碗底敲了个洞,又找了片篾条编的垫子垫在碗里:“这样米不漏,水蒸汽能上来!”

结果手一抖,破碗“哐当”

掉火堆里,烫得他直蹦,嘴里还喊:“箅子!

对!

得有箅子!”

墨老蹲在一旁,看着这群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弟子,黝黑的脸上憋不住笑。

他没说话,只捡了块陶泥,捏了个上宽下窄的筒子,底部用手指戳了几个圆洞,又在中间捏了个凸起的圈:“底有孔,盛米不漏;中间有圈,架在鬲上稳当。

就照这个做,谁做砸了,今晚没肉吃。”

这话一出,吵声戛然而止。

石陀摸着肚子咽了口唾沫,木禾赶紧把树枝捡起来擦干净,陶伯扒拉着火堆找他的破碗——憨货们别的不怕,就怕耽误吃饭。

造甑现场:漏洞百出,笑料比蒸汽还足

真正动手造甑,才是爆笑名场面的开始。

石陀第一个上手。

他嫌墨老的陶泥太软,偷偷加了把砂进去,说这样“结实”

和泥的时候抡着木杵猛砸,恨不得把地砸个坑,结果泥里混着砂粒,捏起来跟搓砂纸似的。

他不管不顾,捏了个甑身,比墨老的样品大了一圈,活像个倒扣的大水缸。

最绝的是凿底孔,他嫌手指戳太慢,抄起石凿就怼,“砰砰砰”

几下,底上捅出十几个大洞,最大的能塞进个拳头。

“成了!”

石陀举着他的“巨无霸甑”

显摆,陶伯凑过去一看,直摇头:“你这哪是甑?是漏勺!

米倒进去,全从洞里漏鬲里煮成粥了!”

石陀不信,抓了把粟米往里一倒,果然“哗哗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