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3章 石上千秋:《永乐大典》刻碑传奇(1 / 2)

加入书签

第一幕:神秘任务 —— 皇命突至,震动工坊

时间:明永乐十五年秋,清晨,薄雾未散

地点:京城南城宫束班工坊,院内堆满青石、刻刀,墙角晒着匠人浆洗的粗布衣衫,空气中飘着石屑与草木灰混合的味道

人物:

李班主(年近五十,双手布满老茧,左额有一道浅疤,是年轻时刻碑溅起碎石所留,性格沉稳却藏着股倔劲)

王小二(二十出头,个子瘦小,眼神灵动,总爱偷摸在废石上画小像,是工坊里最年轻的学徒)

周铁匠(四十岁上下,膀大腰圆,原是铁匠铺师傅,因得罪恶霸转投刻碑行,力气大却粗中有细)

陈先生(六十余岁,头发花白,曾是落魄秀才,懂诗文典籍,被李班主请来核对碑文,性子迂腐却极看重文字)

刘太监(三十多岁,面白无须,身穿暗纹宦官服,眼神锐利,说话带着宫里特有的尖细腔调)

两名小太监(紧随刘太监身后,手持拂尘,面无表情)

内容:

(开场:工坊内,王小二正蹲在地上,用磨秃的刻刀在废石上画着街头看见的杂耍艺人,周铁匠抡着大锤敲打一块青石,火星溅起,李班主则拿着卡尺,仔细丈量一块新运到的石碑,陈先生坐在窗边,就着晨光翻看一本泛黄的《论语》)

王小二(抬头擦了擦额角汗水,笑着喊):班主,您看我这画的杂耍艺人,胳膊再刻长点是不是更像?

李班主(回头瞪了他一眼,却没真生气):小兔崽子,正经活不干,就知道捣鼓这些没用的!再偷懒,今晌午的窝头就别吃了。

周铁匠(放下大锤,哈哈大笑):班主,您也别凶小二了,这孩子手巧,就是心思没全在刻碑上。

(突然,院外传来马蹄声与脚步声,越来越近,门口的老槐树被风吹得沙沙响,气氛瞬间变得凝重)

一名学徒(慌慌张张跑进来):班主!班主!宫里的公公来了!还带着人呢!

(众人脸色骤变,李班主赶紧放下卡尺,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粗布短褂,领着周铁匠、陈先生和王小二迎到门口)

刘太监(迈着方步走进院,目光扫过院内,最后落在李班主身上,尖声开口):宫束班李满仓接旨!

(众人连忙跪地,李班主双手撑地,声音恭敬):草民李满仓,率宫束班众人,恭迎圣谕!

刘太监(展开明黄色圣旨,抑扬顿挫地念):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今《永乐大典》编撰已成,为保典籍永存,特命宫束班于三月之内,将大典正本篇章刻于青石之上,藏于长陵地宫,不得有误。所需石料、工具,由工部按需供给,若敢怠慢,以抗旨论处!钦此!

(圣旨念完,李班主愣在原地,双手微微颤抖,周铁匠皱起眉头,王小二悄悄抬头,眼神里满是震惊,陈先生则猛地直起身,嘴唇动了动,似有话要说)

刘太监(将圣旨递到李班主面前,语气带着警告):李班主,这可是万岁爷亲自交办的差事,三个月刻完大典核心篇章,可不是小数目,你们宫束班…… 能行?

李班主(回过神,接过圣旨,指尖因用力而泛白,沉声道):草民…… 遵旨!定不辱圣命!

陈先生(忍不住开口,声音有些发颤):公公,《永乐大典》篇章浩繁,内容更是字字千金,刻于石碑之上需反复核对,三月时间…… 会不会太过仓促?

刘太监(斜睨了陈先生一眼,冷哼一声):陈先生是觉得万岁爷的安排不妥?还是说,你们宫束班想抗旨?

(陈先生顿时语塞,低下头不敢再言,李班主连忙打圆场):公公息怒,陈先生只是担心刻错碑文,并非有意质疑圣意。草民定会督促众人,日夜赶工,绝不让万岁爷失望。

刘太监(满意地点点头,整理了一下衣袖):最好如此。三日后,工部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