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5章 明朝憨货;书法之旅(1 / 2)
第一幕:宫束班初聚
**
时间:明朝天启年间,暮春清晨
地点:紫禁城西配殿书房
人物:
倪元璐(字玉汝,时任翰林院编修,年三十有二,身着青布直裰,眉目清俊)
周遇吉(禁军副尉,二十余岁,粗眉大眼,手持木笔)
柳如是(江南才女,寄居京城,十八九岁,素衣布裙,怀揣宣纸)
陈继儒(致仕文人,年近五旬,须发微白,携砚台而来)
(幕启:书房窗明几净,案上整齐摆放着笔墨纸砚,周遇吉正笨拙地握着木笔在废纸上划动,柳如是低头整理宣纸,陈继儒擦拭着随身砚台。忽闻脚步声,三人抬头望去。)
周遇吉:(放下木笔,拱手)可是倪编修到了?
倪元璐:(含笑进门,拱手还礼)正是元璐。周副尉、柳姑娘、陈先生久候了。今日召诸位前来,是因陛下有意弘扬书法,命我为宫中喜好书法者授课,诸位便是首批学员,这 “宫束班”,从今往后便由我与诸位一同打理。
柳如是:(眼中一亮,欠身)久闻倪编修草书精妙,能得您指点,是如是之幸。
陈继儒:(抚须点头)玉汝的书法,在江南时便有所闻,今日能亲授技艺,老夫也来凑个热闹。
(倪元璐走到案前,拿起一支兼毫笔,目光扫过三人,神色温和。)
倪元璐:书法一道,非一日之功,需静心凝神,方能悟其真谛。诸位既有心学习,便从基础开始,今日先观帖,明日再动笔不迟。
(三人齐声应和,眼中满是期待,书房内气氛渐暖。)
第二幕:初识《舞鹤赋》
时间:当日上午
地点:同书房
人物:倪元璐、周遇吉、柳如是、陈继儒
(幕启:倪元璐从书匣中取出一卷装裱精美的字帖,缓缓展开,正是其手书的《舞鹤赋》。字帖上字迹连绵,墨色浓淡相宜,众人围上前来,目光被字帖吸引。)
周遇吉:(凑近细看,挠头)这字…… 笔画弯弯曲曲,却又透着一股劲儿,像是仙鹤在天上飞似的。
倪元璐:(闻言轻笑)周副尉说得极是。这《舞鹤赋》是我去年临摹陆机之作,以草书书之。诸位看这 “鹤” 字,起笔如鹤喙啄食,收笔似鹤翅展翔,用笔险绝,每一笔都藏着筋骨。
(柳如是伸手轻触字帖边缘,眼神专注。)
柳如是:编修您看这 “唳清响于丹墀,舞飞容于金阁” 一句,笔法跌宕起伏,结体奇崛,墨色忽浓忽淡,竟真有仙鹤翩翩起舞的逸气。
陈继儒:(点头赞叹)老夫见过不少草书帖,却少见这般兼具逸气与雄强之气的作品。玉汝这字,既有二王的灵动,又有张旭的狂放,实在难得。
倪元璐:(手指字帖,缓缓讲解)草书讲究 “意在笔先”,书写《舞鹤赋》时,我满脑子都是仙鹤展翅、昂首唳天的模样,笔随心动,方能写出这份气韵。诸位学书,也需先悟帖中意境,再求笔法之妙。
(众人凝神细听,不时点头,对《舞鹤赋》的喜爱更甚,学习热情愈发高涨。)
第三幕:笔法之难
时间:当日下午
地点:同书房
人物:倪元璐、周遇吉、柳如是、陈继儒
(幕启:书房内,三人各自伏案练习,周遇吉握着笔,额角冒汗,笔下的 “鹤” 字歪歪扭扭;柳如是虽笔画工整,却少了字帖中的灵动;陈继儒反复书写,却总觉得笔法生硬。)
周遇吉:(将笔一摔,懊恼道)这破笔!怎么写都不像编修您的字,我看我不是学书法的料!
(柳如是停下笔,欲言又止;陈继儒也放下笔,叹了口气。倪元璐走至周遇吉身边,捡起木笔。)
倪元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