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8章 唐(音乐)4(1 / 2)

加入书签

唐宫艺事·春莺啭

人物表

- 李阿福:宫束班工匠,二十有三,手巧却爱偷懒,总爱琢磨新鲜点子,嗓门亮得能穿透工坊木梁。

- 王铁山:宫束班领班,年近四十,面冷心热,手艺精湛,嘴上总训人,实则护着班底里的“憨货们”。

- 张小六:宫束班学徒,十六七岁,眼尖腿快,爱跟着李阿福起哄,手里总攥着半截没刻完的木簪。

- 陈老栓:宫束班老工匠,五十余岁,话少但懂行,擅长雕花鸟,案头总摆着个装松烟墨的旧瓷瓶。

- 柳大娘:工坊附近茶摊摊主,四十岁上下,爽朗热情,常给工匠们送热茶,爱凑个热闹听新鲜事。

- 众工匠:宫束班其余匠人,七八人,各有绝活,闲暇时爱插科打诨,是工坊里的“活气氛组”。

- 长安百姓:若干,有挑担的货郎、挎篮的妇人、嬉戏的孩童,是“春莺啭”最早的民间观众。

第一幕:日·内·宫束班工坊

【工坊宽敞,梁上悬着未完工的朱漆木门,墙角堆着刨花与木料,空气中飘着松脂与木屑的混合香气。十几张木案沿墙排开,案上摆着刨子、凿子、墨斗,有的案头还放着啃了一半的胡饼。】

【李阿福翘着二郎腿坐在木案上,手里转着个小木雕,雕的是只歪头的麻雀,翅膀还没刻完。王铁山正俯身打磨一扇门的雕花,木屑簌簌落在他深蓝色的襦衫上,他时不时抬头瞪一眼李阿福。】

王铁山:(手里砂纸没停,声音沉得像磨木头)李阿福!你那雀儿再转,翅膀就要飞进刨花堆里了!这扇“雀绕梅”的门,东家明日就要验活,你倒好,杵在这儿当菩萨?

李阿福:(从木案上跳下来,凑到王铁山身边,把木雕递过去)班头,您瞧瞧,我这雀儿要是刻在门楣上,比那“雀绕梅”鲜活多了!再说了,上午我把那两扇“流云纹”的门框都刨平了,歇会儿不碍事。

张小六:(凑过来,手里攥着木簪)阿福哥说得对!班头,方才我还听见阿福哥哼调子呢,比坊市上唱曲儿的还好听!

【众工匠停下手里的活,纷纷起哄。陈老栓端起案头的瓷瓶,倒了点墨在砚台里,慢悠悠地磨着,嘴角却带着点笑意。】

王铁山:(放下砂纸,接过木雕看了看,眉头舒展了些)雕得还行,就是性子太飘。哼调子?我看你是闲得骨头痒,不如把后院那堆废木料劈了,给大伙烧炕!

李阿福:(挠挠头,眼珠一转)别啊班头!我那调子不是瞎哼的,昨儿个我路过宜春院,听见里头的乐师弹《霓裳》,那调子柔得像春风,我就琢磨着,咱们工匠也能编点乐子,总比歇着发呆强。

陈老栓:(磨好墨,拿起毛笔在纸上勾了朵梅花)阿福这主意倒不孬。前几日我去西市,见杂耍班子演“百鸟朝凤”,底下人看得拍手,咱们要是编点能唱能演的,闲暇时也能乐呵乐呵。

王铁山:(走到窗边,望着外头飘着的柳絮,沉默了片刻)也行。但有一条,活计不能耽误。要是东家验活时出了岔子,我先拿你李阿福是问!

【李阿福一听,立刻蹦起来,拍着胸脯应下。张小六跟着欢呼,众工匠也笑着点头,工坊里的气氛顿时热闹起来,连空气里的木屑味都似乎轻快了几分。】

第二幕:暮·外·工坊后院

【后院不大,靠墙种着几棵柳树,树下摆着几张石凳,墙角堆着劈好的柴火。夕阳斜照,把柳树的影子拉得老长,落在地上像一幅淡墨画。】

【李阿福蹲在地上,用树枝在泥土地上画着什么,嘴里哼着调子,时不时停下来琢磨。张小六坐在石凳上,手里拿着片柳叶,学着吹调子,吹得断断续续,像破了的风箱。】

李阿福:(停下树枝,抬头看张小六)小六,你那不是吹柳叶,是揉柳叶!得把叶子边缘抿紧,气息匀着点,像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