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2章 隋朝34(1 / 2)
隋·天街记
人物表
- 宫束班班主 老木:五十岁,糙汉外表,手上满是老茧,总揣着半块啃剩的麦饼,看似粗线条,实则对木料、结构门儿清,嘴硬心软,总骂徒弟“憨货”,却偷偷给熬夜干活的徒弟塞热汤
- 宫束班大徒弟 石头:二十五岁,身高八尺,力大无穷,能扛着半根大梁跑,脑子直,认死理,只会跟在老木身后“师父说的对”,但手上活计扎实,卯榫拼接分毫不差
- 宫束班二徒弟 小墨:二十岁,瘦高个,总背着个布包,里面装着炭笔、麻纸和碎木片,爱琢磨,总蹲在地上画草图,说话细声细气,却敢跟老木争论“转角弧度能不能再柔点”
- 宫束班三徒弟 阿禾:十八岁,女娃,梳着双丫髻,手脚麻利,擅长打磨、雕花,总把刨花收集起来编小篮子,嘴甜,能哄得监工给大伙多添两个馒头,偶尔会偷偷在门楣下刻小桃花
- 隋炀帝 杨广:三十余岁,身着龙袍,目光锐利,既看重天街的气派,也在意细节,会突然驾临工地,追问“这街面铺砖能不能再密些,雨天不积水”
- 监工 王都头:四十岁,穿青色官服,一开始对宫束班指手画脚,后来被几人干活的劲头打动,会主动帮着协调木料、人手
- 民夫 老张:六十岁,常年在洛阳城外干活,见多识广,会给宫束班讲洛阳城的旧事,也会帮着搬砖递瓦
第一幕:初到洛阳,撞上“天大的活”
场景一:洛阳城外,官道旁的破庙
【时间】隋大业元年,春,清晨
【布景】破庙屋顶漏着光,几束阳光落在满地稻草上,老木坐在门槛上啃麦饼,石头蹲在一旁擦斧头,小墨在墙上画着不知名的图样,阿禾正用刨花编篮子
(老木咬了一大口麦饼,饼渣掉在衣襟上,他随手抹了抹)
老木:(含糊不清)吃完这口,往城里去瞅瞅,听说陛下要修条“天街”,说不定有活干。
石头:(用力点头)师父说的对!俺这斧头都快锈了,正好砍几根大木!
小墨:(指着墙上的图)师父,要是修大街,是不是得先定个宽窄?俺昨晚琢磨,要是太窄,车马错不开;太宽,又费料……
阿禾:(举起编好的小篮子)师父你看!俺编了个篮子,要是有活干,能装工具!
(老木瞪了小墨一眼,刚要开口,庙外传来马蹄声,几个穿官服的人勒住马,为首的王都头探头进来)
王都头:(高声)里面可是做木工的匠人?陛下要修定鼎大街,也就是“天街”,还差匠人,你们去不去?
(老木猛地站起来,麦饼掉在地上,他也顾不上捡)
老木:(搓着手)去!咋不去!俺们宫束班,别的不行,盖房修门最拿手!
王都头:(上下打量几人)就你们四个?瞧着跟憨货似的,别到时候误了工期!
阿禾:(蹦到王都头跟前)官爷放心!俺师父能把歪木头掰直了,俺师兄能扛着大梁跑,俺哥会画图,俺还会雕花!肯定误不了!
(王都头被阿禾逗笑,挥挥手)
王都头:行,跟俺走!要是干不好,可别怪本官不客气!
场景二:洛阳城定鼎门内,天街工地
【时间】同日,上午
【布景】开阔的空地,远处能看到皇城端门的轮廓,地上插着木杆,拉着麻绳,几个民夫正清理碎石,一辆辆马车拉着木料、砖石过来
(王都头领着宫束班走到空地中央,指着远处)
王都头:看见没?从这定鼎门,一直到前面的端门,这四里多地,就是天街!陛下说了,街面要宽,能容得下八匹马并排走,两旁要修廊柱,还要种樱花树,等春天开花,好看!
石头:(张大嘴)八匹马并排走?那得老宽了!俺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