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3章 隋朝15(1 / 2)

加入书签

隋·四门塔:匠魂

剧本类型:历史 / 工匠题材

时代背景:隋大业五年(609年)- 大业七年(611年),济南历城县柳埠镇

核心人物:

- 宫束班:“工艺门”掌事,五十余岁,左手缺半指,说话带山东乡音,看似粗憨实则心细如发,对“石作”有近乎偏执的执着

- 石头:宫束班徒弟,二十岁,力气大却毛躁,总想着“快些完工”,代表年轻工匠的浮躁

- 老木:工艺门“木作”师傅,六十岁,背微驼,擅长用木模校准石材,性格沉稳,是宫束班的老搭档

- 阿禾:柳埠镇村民,十七岁,父亲曾是石匠,因瘟疫去世,主动来工地帮工,懂基础石凿技法,心思细腻

- 监造官:隋廷派来的监工,三十余岁,起初傲慢,后被工匠们的手艺与坚持打动

第一幕:征召·粗石聚山

场景:柳埠镇外,神通寺旧址旁的空场,清晨

时间:隋大业五年,秋

【空场里堆着数十块青石板,晨露沾在石面上,泛着冷光。十几个村民模样的人围着一堆篝火搓手,宫束班蹲在火边,左手捏着块碎石子在地上画圈,石头蹲在他旁边,手里攥着个啃了一半的麦饼。】

石头:(嚼着饼含糊道)师傅,这都等了三天了,监造官再不来,咱带的干粮都要吃完了——再说,不就是建个佛塔吗?用得着咱“工艺门”跑这么远来折腾?咱在老家凿的石狮子,哪个不比佛塔门脸气派?

宫束班:(抬头瞪他一眼,把碎石子往地上一戳)呸!你小子懂个屁!昨天去神通寺看了没?那老和尚说,这塔要“存舍利,镇一方”,得用青石垒,还得是“单层亭阁式”——啥叫亭阁式?就是塔身子得方方正正,四面开门,风吹进去得有“空响”,雨打上去不能漏。这不是凿狮子,是给佛祖搭“家”,差一分一毫都不行。

【远处传来马蹄声,老木拄着拐杖站起来,阿禾挎着个布包从田埂上跑过来,布包里的凿子撞出“叮叮”声。】

阿禾:(跑到宫束班面前,把布包往地上一放)宫师傅!我爹以前跟您学过凿石,他说您凿的石头“能喘气”,我……我想跟着您干,管饭就行!

宫束班:(盯着阿禾手里的凿子,那凿子木柄磨得发亮,刃口却有些钝)你爹是阿石?三年前瘟疫走的那个?

阿禾:(点头,眼圈红了)是,我爹临走前说,石匠的手不能生,一写生就再也凿不出好东西了。

【监造官带着两个兵丁骑马过来,翻身下马时不小心踩进泥坑,靴子沾了泥,他皱着眉踢了踢靴子,走到宫束班面前。】

监造官:(掏出一份文书,抖了抖)宫束班?隋廷征召“工艺门”督造神通寺舍利塔,限你两年内完工,若延误工期,按律当罚。

宫束班:(接过文书,没看字,反而摸了摸文书的麻纸质地)官爷,这塔要建多高?用啥规格的青石?地基得打多深?这些不弄明白,咱不敢开工。

监造官:(愣了一下,随即冷笑)朝廷只说要“四方四门,存舍利”,具体的你们工匠看着办——反正别出岔子,不然你们这“工艺门”,怕是要改叫“囚徒班”。

【监造官说完,甩甩袖子骑马走了。石头气得攥紧拳头,老木拉了拉他的胳膊,宫束班却站起身,走到一堆青石前,用手掌拍了拍石面,发出“咚咚”的闷响。】

宫束班:(转头笑了笑,露出缺了颗牙的嘴)憨小子们,别气了!官爷不管,咱自己管!这塔,得建十五丈高,每边七丈四尺宽,地基得往下挖三丈,用糯米灰浆混碎石填实——从今天起,石头你带俩人选石,老木你做木模,阿禾你跟着我磨凿子,咱这“憨货班子”,得给隋朝凿出个“千年不塌”的东西来!

【众人齐声应和,晨光透过树梢洒在青石上,宫束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