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6章 隋朝6(1 / 2)

加入书签

窑火映隋月

剧本

人物表

- 老窑头:男,58岁,宫束班掌事,面容沟壑纵横,双手布满窑灰,性格严谨固执,却藏着对工艺的极致追求。

- 阿石:男,22岁,宫束班学徒,身材敦实,爱琢磨新花样,性子跳脱,是众人眼中的“憨货领头”。

- 阿木:男,21岁,阿石的发小,手巧却嘴笨,跟着阿石一起“胡闹”,擅长捏塑纹样。

- 阿窑:男,20岁,性子腼腆,却对釉料配比极有天赋,总被阿石拉着参与“新鲜事”。

- 李监造:男,40岁,朝廷派来的监造官,身着青色官袍,看似严肃,实则看重真正的好手艺。

- 其他宫束班工匠:若干,各有分工,时而吐槽阿石等人“玩心重”,时而又被他们的热情感染。

第一幕:窑厂闲趣生奇想

场景一

时间:隋开皇十七年,春,午后

地点:长安城郊,宫束班窑厂作坊

(作坊里弥漫着陶土的湿润气息,阳光透过木窗棂,在地面洒下斑驳光影。十几名工匠围坐在陶轮旁,有的揉泥,有的修坯,老窑头蹲在角落,手里拿着一块刚晒干的陶片,反复摩挲检查。)

(阿石揉着一团白陶土,揉着揉着突然停下,把陶土往案上一放,戳了戳旁边正在修坯的阿木。)

阿石:(压低声音,眼睛亮晶晶的)阿木,你说咱天天做碗做罐,是不是太没意思了?上次李监造来,还说咱宫束班只会“守旧”,没点新东西。

阿木:(手里的修坯刀顿了顿,小声回)可……老窑头说,祖宗传下来的手艺,不能瞎改。再说,咱做的器物,要送进宫里,出了错要杀头的。

阿石:(拍了下大腿,又赶紧捂住嘴,左右看了看)怕啥?咱又不是瞎改!你想啊,上次去长安市集,是不是见着西域来的胡人,背着那种双口的皮囊酒壶?要是把陶瓶也做成俩肚子连一块儿的,是不是又好看又能用?

(阿窑抱着一摞釉料碗路过,听到两人对话,脚步慢了下来,腼腆地插了句嘴。)

阿窑:双……双腹的瓶子?那釉料要怎么涂啊?要是烧的时候,两个肚子受热不一样,会不会裂啊?

阿石:(一把拉过阿窑,把他按在案边)这就问对人了!你不是最会调釉料吗?咱琢磨琢磨,肯定能成!你想啊,要是做成了,老窑头说不定还会夸咱呢!

(老窑头不知何时走了过来,手里的陶片“啪”地拍在案上,阿石、阿木、阿窑三人吓得赶紧站起来,像做错事的孩子。)

老窑头:(眉头皱成疙瘩,声音沙哑)阿石!又在琢磨些没用的!宫里要的青釉碗,你修好了几只是?再敢瞎闹,就把你打发去劈柴!

阿石:(挠了挠头,嬉皮笑脸)老窑头,我这不是瞎闹,是想给咱宫束班添个新花样嘛!你看啊,双腹瓶子,能一边装酒,一边装水,多方便!再说,咱用最好的白陶土,烧出来肯定好看!

(老窑头瞪了阿石一眼,转身要走,又停住脚步,回头瞥了眼案上的陶土,哼了一声。)

老窑头:要做也行,别耽误正经活!要是烧砸了,你小子就给我在窑边守三个月!

(阿石三人对视一眼,偷偷比了个“耶”的手势,等老窑头走远,阿石立刻拉着两人围到案边,开始捣鼓起来。)

第二幕:憨货齐心琢坯胎

场景二

时间:三日后,深夜

地点:宫束班窑厂作坊(灯火通明,只有阿石、阿木、阿窑三人的身影)

(作坊里点着几盏油灯,火苗摇曳,映得三人脸上满是专注。案上摆着几块揉好的白陶土,旁边放着一把把小刻刀、竹片。)

阿石:(双手沾满陶土,正在捏塑瓶身,额头上渗着汗)阿木,你把那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