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6章 东汉20(1 / 2)

加入书签

汉绣长歌

人物表

- 苏大娘:72岁,宫束班掌事绣娘,左手虎口处有深褐色的针痕,总揣着一块泛黄的东汉汉绣残片,说话带着老派的沉稳,却总被徒弟们的“憨态”逗笑。

- 阿芷:26岁,宫束班的“活宝”绣娘,梳着双丫髻,绣裙上总沾着各色绣线,绣活时爱哼小调,手速快却常把“并蒂莲”绣成“缠枝藤”。

- 晚娘:38岁,性子泼辣的绣娘,嗓门亮,绣品配色大胆,擅长绣“百鸟朝凤”,却总在收尾时漏绣一片羽毛,被苏大娘笑称“差口气的巧人”。

- 青禾:22岁,文静的年轻绣娘,戴着细框木簪,爱钻研汉绣古谱,绣针脚比头发丝还细,却怕黑,一到傍晚就拉着人作伴整理绣线。

- 周员外:50岁,城里的绸缎庄东家,穿锦缎长袍,戴玉扳指,对汉绣爱得痴迷,每次来宫束班都要带着放大镜看绣品针脚。

- 小豆子:10岁,镇上铁匠的儿子,总趴在宫束班窗台看绣活,手里常攥着一根磨尖的细铁丝,说要“学绣娘绣朵铁花”。

第一幕:班房里的“乱绣”与笑声

场景一:宫束班班房 - 日 - 内

【晨光穿过雕花窗棂,落在铺着青石板的地上,映出窗棂的菱形影子。屋内摆着六张梨花木绣桌,桌上绷着半成的汉绣——有绣了一半的“云纹玉佩”,有刚起针的“瑞兽衔芝”,还有阿芷绣砸了的“并蒂莲”,两朵花的花瓣缠在一起,像拧成的绳。】

阿芷:(趴在绣桌上,对着“并蒂莲”皱鼻子,手指扯着缠在一起的粉线)糟了糟了!又绣歪了!苏大娘要是看见,准得说我把“夫妻和”绣成“打架莲”!

【晚娘端着一个粗瓷碗从后院走进来,碗里是刚煮好的红豆粥,热气裹着甜香飘满屋子。她看见阿芷的绣品,“噗嗤”笑出声,粥碗都晃了晃。】

晚娘:(把粥碗往桌上一放,伸手戳了戳绣布上的莲花)阿芷你这手,怕是跟绣线有仇吧?上次把“孔雀开屏”绣成“秃尾鸡”,这次又让莲花缠成一团,再这样下去,苏大娘得把你绣线全换成白的,让你绣“素面帕子”!

阿芷:(吐了吐舌头,拿起剪刀要剪线)我这不是着急嘛!周员外说三日后要来看“并蒂莲”绣帕,咱们才绣了五块,再不快些,他要去别家订了!

【青禾坐在角落的绣桌前,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汉绣古谱,正用指尖轻轻抚过谱上的“锁绣”图样。她听见两人吵嘴,抬起头,细声细气地劝。】

青禾:阿芷姐,晚娘姐,别吵了。苏大娘说,汉绣的“锁绣”要跟着纹样走,你看这古谱上的并蒂莲,花瓣要一针压一针,像编竹篮似的,你上次把针脚拉太急,线就缠了。

【阿芷凑到青禾身边,脑袋挨着脑袋看古谱,双丫髻上的红头绳蹭到了青禾的木簪。晚娘也凑过来,粗粝的手指轻轻碰了碰古谱上的墨迹。】

晚娘:还是青禾心细。你说这东汉的绣娘,没古谱没放大镜,怎么就能绣出“五星出东方”那样的宝贝?我上次在城里见过拓片,那云纹绣得比真云还软,针脚都找不着!

【苏大娘从里屋走出来,手里攥着那块东汉汉绣残片,残片上绣着半只朱雀,金线绣的羽翼还泛着微光,边缘却被虫蛀了几个小洞。她走到阿芷的绣桌前,放下残片,拿起绣绷仔细看了看。】

苏大娘:(手指轻轻点了点缠在一起的绣线,声音不高却有分量)急什么?汉绣是东汉传下来的活计,当年的绣娘在驿站里绣“车马出行图”,一针一线绣了三个月,才有了能传几百年的好东西。你这才绣了两个时辰,就想成?

阿芷:(低下头,手指抠着绣裙上的线头)我……我就是怕周员外不满意。他上次说,咱们宫束班的汉绣,要是比不过城里的绣坊,以后就不订了。

苏大娘:(拿起阿芷的绣针,穿了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