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章 东汉17(1 / 2)

加入书签

汉碑记:宫束班鼎气录

第一场:洛阳城郊·宫束班工坊·晨

【晨光穿破木窗,洒在满是木屑的工坊里。十几张木案分列两侧,案上堆着青石坯、刻刀、墨斗,墙角铁炉里炭火噼啪作响。】

【张阿福蹲在案前,左手按着半块石碑,右手举着錾子,却把脸凑到石面上傻笑。他身后的李铁牛扛着新劈好的木柴进门,见他这模样,故意把柴往地上一墩,震得案上刻刀跳了跳。】

李铁牛

(粗嗓门炸开)

张阿福!你盯着石头瞅半个时辰了,是石头里藏了饴糖,还是你眼珠子粘石面上了?

【张阿福吓了一跳,錾子差点戳到手,他慌忙稳住,回头瞪了李铁牛一眼,又忍不住笑。】

张阿福

你懂个啥!昨儿班主拿回来的《论衡》抄本,我瞅着那句“事莫明于有效,论莫定于有证”,越想越对味——咱这刻碑的,不就是把真道理刻在石头上,让后人都能瞅见嘛!

【角落里,须发半白的班主陈墨正用细布擦拭一块打磨光滑的青石,闻言抬头,眼里带着笑意。他把青石往案上一放,青石泛着温润的光,正是要刻正版《论衡》的碑料。】

陈墨

(声音不高,却让工坊瞬间静了)

阿福这话在理。太守大人特意嘱咐,这《论衡》是王仲任先生毕生心血,之前民间刻本多有谬误,咱宫束班这次刻的,得是能传百年的正版。

【人群里的王小六突然凑过来,手里攥着个啃了一半的麦饼,含糊不清地说:“班主,我昨儿试了试,把‘天道自然’那四个字刻在小石块上,居然有路过的书生蹲那儿看了半天,还说咱刻得比书铺里的印本清楚!”】

【李铁牛听了,伸手拍了王小六后脑勺一下,笑骂:“你小子就知道偷懒,小石块哪能跟咱这正经石碑比?等咱把这《论衡》刻完,往太学门口一立,全洛阳的书生都得过来拜读!”】

【众人都笑起来,张阿福笑得最欢,手里的錾子在石面上轻轻敲了敲,发出清脆的“笃”声。陈墨看着这群半大的小子——阿福手巧却爱走神,铁牛力气大却毛躁,小六机灵却总爱耍小聪明,可就是这群“憨货”,手上的活计却半点不含糊。】

陈墨

(拿起一支狼毫,蘸了浓墨,在石碑顶端写下“论衡”二字)

别笑了,开工!阿福刻正文,铁牛负责打磨碑边,小六去把之前校对好的抄本再核一遍,漏一个字,今晚就别想吃饭!

【众人齐声应和,工坊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敲击声、打磨声,偶尔还夹杂着小六核对文字时的嘀咕声,以及铁牛不小心碰掉工具的懊恼声,可每一声里,都透着股热热闹闹的劲儿。】

第二场:宫束班工坊·夜·半月后

【月色透过天窗,洒在已经刻了大半的《论衡》石碑上。石碑立在工坊中央,碑面上的字迹已经清晰可见,一笔一划都透着工整。陈墨坐在案前,手里拿着校对用的抄本,逐字核对。】

【张阿福揉着发酸的手腕,凑到陈墨身边,小声问:“班主,您说这石碑刻好后,真能像老人们说的那样,留传后世吗?我听说有些前朝的石碑,埋在地下几百年,挖出来的时候,上面的字还能看清呢。”】

【李铁牛也凑过来,他刚把最后一块碑边打磨光滑,脸上还沾着石粉:“那肯定能!咱用的是伊阙山的青石,硬得很,别说几百年,一千年都坏不了!到时候后人看到这石碑,就知道咱宫束班的手艺,也知道王仲任先生的学问!”】

【王小六抱着一堆用过的刻刀过来,听到这话,眼睛一亮:“要是真能传一千年,那咱算不算给后人留了宝贝?我娘总说我没出息,要是知道我刻的石碑能传这么久,肯定得给我做顿肉吃!”】

【陈墨放下抄本,抬头看着三个小子,眼里满是欣慰。他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