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4章 (西汉)西渭桥(1 / 2)
西渭桥聚气
场景一:晨光中的西渭桥
【时间】西汉建元三年,暮春,辰时
【地点】西渭桥桥面及北岸河滩
【人物】
- 宫束班班首(老木):年近五旬,左手缺半指,腰间悬青铜刻刀,说话带沙哑喉音
- 宫束班匠人(石头):二十出头,膀大腰圆,背上驮着半人高的木匣,总爱咋咋呼呼
- 宫束班匠人(小墨):十八九岁,眉清目秀,怀里揣着竹制算筹,时不时掏出来摆弄
- 宫束班匠人(阿桂):三十余岁,脸上有块浅疤,手里总攥着块油光锃亮的黄杨木,说话慢半拍
- 守桥戍卒(周伍):二十多岁,身披褐色铠甲,腰佩环首刀,眼神警惕却忍不住往匠人堆里瞟
(幕启时,晨雾还没散透,西渭桥的木梁上挂着露珠,风里裹着渭水的潮气。桥面由数十根巨木铺就,缝隙里还嵌着去年的枯草。老木蹲在桥边,用手指摩挲着木梁上的榫卯,石头正把背上的木匣往地上墩,发出“咚”的一声闷响,惊飞了桥洞下栖息的水鸟。)
石头:(揉着肩膀,嗓门比晨鸟叫还亮)班首!这破匣子沉得能压死牛,里头除了那几块破铜片,到底还有啥宝贝?昨儿个我跟隔壁瓦当坊的二狗吹,说咱要去西渭桥“办大事”,他还笑咱宫束班净干些摸不着边的活计——
老木:(头也不抬,指尖在榫卯缝里刮出点木屑)闭嘴。你那嘴要是能缝上,比给桥补榫卯还省事。(起身时腰间刻刀晃了晃,刀鞘上的云纹被晨光染成金红色)小墨,算出来了没?今儿个辰时到巳时,桥面哪处阳气最盛?
小墨:(赶紧把算筹摊在桥板上,指尖点着竹片)班首您看!按《考工记》里的“方位法”,咱站的这处是桥身第三十七根横梁,正对着渭水东流的拐角,晨阳从东方照过来,木梁的影子刚好落在北岸第三块青石板上——(突然被石头撞了个趔趄,算筹撒了一地)哎!石头你慢点!
石头:(挠着头蹲下去捡算筹,手指笨得像抓泥鳅)对不住对不住!我就是瞅着那戍卒老盯着咱,心里发毛。咱这“聚气运”的活计,要是被当成妖魔鬼怪抓了,可咋整?
阿桂:(慢悠悠蹲下来帮小墨捡算筹,黄杨木在手里转了个圈)放心,周伍是我远房表弟,昨儿个我托人给他捎了两斤粟米糕,他…他不会多嘴。(抬头时刚好对上周伍的目光,朝对方咧嘴笑了笑,周伍赶紧别过脸,却悄悄把铠甲的带子松了松)
老木:(从怀里掏出块巴掌大的青铜镜,镜面磨得发亮,能照出桥边的芦苇)别扯没用的。把木匣打开,按“九宫位”摆好铜符。石头你力气大,去把北岸那三块青石板擦干净,别让露水打湿了符印;小墨盯着日头,到辰时三刻就喊我;阿桂,你把那盒朱砂拿出来,给铜符描边——记住,描的时候手别抖,朱砂线断了,气运就接不上了。
(石头应了声“好嘞”,扛着块麻布往北岸跑,脚底下的石子被踩得“咯吱”响。小墨把算筹重新摆好,眼睛盯着东方的日头,晨雾渐渐散了,阳光透过桥的木梁,在桥面投下细碎的光斑。阿桂打开木匣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九块青铜符,每块符上都刻着不同的纹路,有云纹、水纹,还有像鼎一样的图案。)
场景二:青铜符与九鼎影
【时间】辰时三刻
【地点】西渭桥桥面中央
【人物】老木、石头、小墨、阿桂、周伍(站在桥北岸不远处)
(小墨突然喊了一声“辰时三刻到了!”,老木立刻站直身子,接过阿桂手里的青铜符,按九宫格的位置摆在桥面中央。每块铜符间距正好一尺,符上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冷光。石头擦完青石板跑回来,额头上全是汗,他刚想伸手擦,就被老木瞪了一眼。)
老木:(声音比刚才沉了些)手别乱晃,铜符的位置不能偏。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