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章 分歧与妥协(2 / 3)

加入书签

浪拍过没被冲垮。

为啥?因为它不怕泡,不怕撞,越经风浪,越结实。”

她蹲下身,捡起块碎珊瑚石,往礁石上一磕,珊瑚石没碎,礁石上却留下个浅浅的白印。

“珊瑚石和这礁石一样,都是海里长出来的性子,不怕咸水,不怕浪打。

至于滑……”

林默从怀里掏出把小凿子,在礁石的侧面轻轻凿了几下,很快凿出个指甲盖大的凹槽,“我们可以在珊瑚石上凿出这样的凹槽,船缆卡进去,再滑也跑不了。”

李伯的眼睛眯了眯,没说话,却也没再反驳。

他走到礁石前,伸手摸着那些天然的凹痕,指腹在凹槽里来回蹭着,像是在掂量什么。

“而且啊,”

林默又转向老王和几个出过远洋的渔民,“我记得你们说过,去南洋时见过用石头建的码头,他们在石头缝里嵌木头,船靠岸时,木头能缓冲,既稳当又不伤船。”

老王眼睛一亮:“对!

苏门答腊的码头就是这样!

石头打底,木头做跳板,船泊过去,木头吱呀响两声,一点不伤船板!”

林默看向李伯,语气软了下来:“李伯,您的手艺是岛上的宝。

珊瑚石当根基,稳当;您来做木筏连接礁石,用您最拿手的松木,做成带缓冲的跳板,船靠岸时先碰木头,再挨石头,既借了珊瑚石的结实,又用了松木的韧性,这不就两全其美了?”

她捡起块珊瑚石,又从李伯的工具箱里抽出根松木刨花,把刨花轻轻塞进珊瑚石的缝隙里:“您看,石头硬,木头软,软的贴着硬的,就像船靠着岸,哪能出乱子?”

李伯的目光在珊瑚石和松木刨花之间转了几圈,又抬头望向那块百年礁石。

礁石顶上站着只白鹭,正歪着头梳理羽毛,浪头拍过来,礁石纹丝不动,白鹭也只是抖了抖翅膀,依旧稳稳地站着。

他忽然想起年轻时造的第一艘船,父亲教他在船底嵌几块硬木,说“软木走水,硬木镇底,两样凑齐了,船才能闯远海”

“哼,”

李伯从鼻子里哼出一声,却伸手从工具箱里拿出了墨斗,“松木得选二十年以上的老料,还得用桐油泡过三遍,不然我可不干。”

“没问题!”

林默立刻应道,“我让阿勇他们去山后找,您说要多少,咱就搬多少!”

“还有,那凹槽得按船缆的粗细凿,深三分,宽五分,差一丝都不行。”

李伯说着,已经蹲下身,用墨斗在一块珊瑚石上弹出条线,“我得先画个样,你们照着凿,要是凿坏了一块,我就把木筏劈了烧火!”

“您放心!”

阿勇赶紧凑过去,“我们保证跟您的墨线一丝不差!”

李伯没再说话,只是握着墨斗的手稳得很,弹出的线在珊瑚石上留下道清晰的白痕,像给石头系上了根细带。

朝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,投在珊瑚石堆上,和那些年轻渔民的影子交叠在一起,竟看不出半点隔阂。

老王悄悄碰了碰林默的胳膊,低声说:“还是你有法子。

李伯这人,吃软不吃硬,你把他的手艺捧到了,他比谁都上心。”

林默望着李伯专注的侧脸,他正用指甲在墨线旁刻着细小的记号,皱纹里还沾着木屑,却透着股让人安心的认真。

她忽然觉得,这港口就像块珊瑚石,而村里的人,就像那些松木——硬的有硬的担当,软的有软的温柔,凑在一起,才能扛住最烈的风浪。

海风又起了,这次却带着暖意。

珊瑚石堆上的水珠被吹落,滴在沙地上,洇出小小的圆痕,像一个个刚刚画好的句号,又像一个个即将开始的省略号。

李伯已经画好了第一个样,正拿着凿子比划,阿勇他们围成一圈看着,连呼吸都放轻了,仿佛那不是在凿石头,而是在雕琢一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