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章 曹琴默21(1 / 2)

加入书签

《易经》中把“九”

定为阳数,九月初九,两九相重,所以叫重阳,也称重九。

宫中各殿插起茱萸,温宜和弘曦今日回承乾宫陪曹琴默过重阳节。

承乾宫内殿。

曹琴默正把两个茱萸香囊分别挂在两个孩子身上,

“这是茱萸草制成的香囊,让你们免受蚊虫风邪侵扰。

今儿是重阳,小厨房一早就熬了两大锅浓浓的羊肉汤,用它煮了面条,每个宫人都分到了一碗。

额娘还让他们做了重阳糕和红糖糍粑,也分下去。”

温宜漂亮的嘴巴嘟起来,小手往曹琴默面前一摊,

“额娘额娘,那我的重阳糕呢?”

曹琴默抬手轻轻捏了捏她的脸颊,她对孩子一向是温柔至极的,当即轻声哄道,

“少了谁的也不能少了咱们温宜的呀,额娘还让他们做了你爱吃的桂花蜜糖糕,和哥哥爱吃的金丝枣泥菊花酥。

霜降,去把羊肉面和糕点糍粑都摆在膳桌上。”

弘曦看着桌上肥美的大螃蟹,疑惑道,

“额娘,这是哪来的?”

曹琴默瞥了一眼弘曦的方向,想看他问的是什么,而后回答道,

“那是你皇阿玛一早派人送来的,说是秋蟹肥了,送给咱们两筐尝个新鲜。”

正说着,皇帝带着苏培盛从门口走了进来。

曹琴默忍住变脸的冲动,依旧笑盈盈的给皇帝请安,心中很是厌烦他这时候来,破坏了娘三个好不容易相聚的时光。

两个孩子向皇帝行礼,他一手拉起一个,牵着他们走到桌边坐下,

“重阳有饮菊花酿的旧俗,朕带了来。

至于两个小的,喝点花草姜茶吧,蟹是大寒之物,别让他们吃太多。”

皇帝对着曹琴默说完,眼神转向一旁的苏培盛,苏培盛会意,把手中托着的两壶温酒摆放在桌上。

席间,两个孩子欢声笑语,一家四口其乐融融。

饭后,有小太监进来禀报,

“皇上,娘娘,花房的人来了。”

皇帝嘴角止不住的上扬,

“默儿,咱们出去看看吧。”

不顾两个孩子当面,直接牵起曹琴默的手,带着她走了出去。

外面宽阔的庭院空地上,花房的小太监相对着站成两排,一排六个,每人手里抱着不同品种的各色菊花,大朵大朵的重瓣,花开次蒂,在阳光下勃勃生机,美的令人眼花缭乱。

帅旗,绿牡丹,十丈垂帘,墨荷,绿云,凤凰振羽,西湖柳月,玉壶春,黄石公,飞鸟美人,金皇后,瑶台玉凤,共计十二盆。

曹琴默再是铁石心肠,此时也暂时减了一丝恨意,她用锦帕掩面,含情脉脉的看向皇帝,

“皇上,您搜集这么多品类,一定费了许多心思。

臣妾很喜欢,多谢皇上。

但愿长年,与君相顾,春朝秋夕。”

皇帝表面上不以为意,随性的摆摆手,

“你喜欢就好,不过博美人一笑尔。

默儿,你和孩子们好好的,朕就放心。

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。”

曹琴默含泪点头。

晚上,重阳夜宴。

宫中没有皇后,曹琴默作为皇贵妃,理所应当坐在皇帝身旁。

除了宫中嫔妃,公主皇子,还有皇室宗亲,包括恒亲王、怡亲王、履郡王夫妻,以及他名义上的儿子,曾经的三阿哥爱新觉罗弘时。

还有一个皇帝特别关照请来的人,尚书席尔达夫妻和他们的女儿董鄂·徽音。

皇帝照例说了些场面话后,没有急着开宴,而是示意苏培盛宣旨,
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尚书席尔达之女董鄂氏,出身名门,钟灵毓秀,特赐予履郡王之世子,爱新觉罗弘时为福晋。

明年春,择日完婚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