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1章 赝品风暴·密室寻真(1 / 2)
当暮色彻底笼罩藏渊市的天际线时,顾昭蹲在西馆后巷的配电箱旁,手指抵着耳麦。
“01,安保系统已被黑入,监控画面延迟十分钟。”苏绾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,“我调弱了东南侧消防通道的红外感应,你贴着墙根走,别碰到第三块地砖——那下面埋着压力传感器。”
他摸了摸后腰的工具包,里面装着放大镜、用于拓片的熟宣纸和半块松烟墨。
三天前在展厅闻到的陈皮茶香再次涌入鼻腔,混合着雨后青苔的腥味,顺着后颈往上蔓延。
师父失踪前总说:“凶物现世前,老物件会替你闻见因果。”此刻,那缕茶香像根细针,正往他的太阳穴里扎。
“铁山,外围情况如何?”顾昭压低声音问道。
“两个保安在抽烟,烟蒂都堆成小山了。”赵铁山的大嗓门刻意压低,带着闷响,“我扛着梯子从他们跟前走过,说要修走廊顶灯,那小子还问我要打火机——您放心,我把工具箱扣在消防栓上了,有动静我就踹箱子。”
顾昭扯了扯衣领,金属门把手上的铁锈蹭得掌心生疼。
门内的黑暗像一摊冷却的墨汁,他掏出微型手电,光斑扫过墙面时停住了——墙角有一道半指宽的划痕,从地面斜着向上,到一人高的位置拐了个弯。
那是师父教他的暗记。
他的喉结动了动,顾昭顺着划痕摸过去,指尖触到砖块凸起的棱。
三年前的一个暴雨夜,师父就是蹲在这面墙前,握着他的手刻下这道痕,说:“要是哪天我不见了,你就沿着这个找。”
库房深处传来瓷器特有的清脆声响,像是有人用指节轻叩瓷胎。
顾昭停下脚步,手电光缓缓下移——展柜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三十三件文物,月光白的绢布衬托着它们的轮廓,每一件的灵脉都泛着温润的光。
白天在展厅被指为赝品的明代犀角杯正躺在最中央,杯身的蟠螭纹在幽光里仿佛活了过来,尾尖还凝着一滴未干的包浆。
“苏绾,”他掏出放大镜,“把文物数据库调出来,比对编号2023 - CY - 07的犀角杯。”
“已发送到你手机上。”
屏幕的蓝光映得他眼尾发青。
在放大镜下,犀角杯内壁的鱼子纹细如牛毛,和数据库里的高清图分毫不差;杯底“大明宣德年造”的款识,圈足处被茶渍浸出的深褐色,连边缘磨损的弧度都和三年前师父修复时记在《修复日志》里的批注相符。
“展厅里的是假的,真的在这里。”顾昭把拓片纸按在犀角杯底部,松烟墨在纸上晕开淡淡的痕迹,“李敬之他们调包了。”
“北宋观音像底座。”他转向下一件,“重点看铭文。”
刻着“开宝三年”的底座在手电光下泛着冷白色。
顾昭用指甲轻轻刮过“年”字的最后一竖,石粉簌簌落在掌心——传统凿具雕刻时,震波会顺着石纹走,留下的划痕边缘是粗糙的;可这道竖线两侧平滑得像用激光切割,分明是现代高速雕刻刀的痕迹。
“叮——”
耳麦突然传来一阵电流声。
顾昭迅速熄灭手电,整个人贴进高架与展柜的缝隙。
呼吸声在耳膜上如击鼓一般,他摸到后腰工具包的拉链,金属齿在掌心硌出红印。
“就是这儿。”小林的声音从库房入口传来,发间的金粉在黑暗里闪着细碎的光,“风语者要是来查,肯定会拍这些真品当证据。”
两个保安的皮鞋声在地面上响起,其中一个粗声问道:“拍了有什么用?咱们就说他们伪造照片。”
“蠢货。”小林轻笑一声,手机闪光灯亮起的瞬间,顾昭看见她涂着暗红色甲油的指尖正指向犀角杯,“明天展会重启,我会在媒体面前说……顾昭为了证明自己,带着同伙潜入库房伪造证据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