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禁地密录(1 / 2)
藏渊市的梅雨季来得突然,顾昭裹着浸透水汽的外套站在玉衡轩后巷时,后颈还沾着码头晨雾的凉意。
他摸了摸怀里的《守灵纪略》,书页边缘被海水泡得微卷,却正好显露出夹在其中的半张残图——那是昨夜在龙脊潭礁石后,从昏迷的白袍客身上翻出的,与师父失踪前留下的"龙脊潭旧案"笔记上的纹路如出一辙。
"昭儿,别信......"周伯转述的收音机杂音在耳边回响,顾昭捏紧胸前发烫的玉佩。
那枚跟着他长大的青玉佩此刻像块烧红的炭,灵识残片在其中翻涌,隐约能触到师父修复古玉时特有的檀香。
他低头看了眼腕表,凌晨三点十七分,苏家禁地的巡夜队刚换班,正是潜入的最佳时机。
排水暗渠的入口在苏家祠堂西墙第三块青石板下,《守灵纪略》里夹着的半张残图用朱砂标着"戊时三刻,渠水退七寸"。
顾昭蹲下身,指尖在石板缝隙里摸索,果然触到一道凹陷的锁扣。
他从袖中摸出半枚残破的汉代五铢钱——这是师父教他的"以古解古"法,用同时期的古物触发机关。
"咔嗒"一声,石板向两侧滑开,霉味混着潮湿的苔藓气扑面而来。
顾昭翻身而下,靴底刚触到渠底,腰间的点化玉牌突然发烫。
他眯起眼,灵力顺着指尖漫开,暗渠四壁的青砖纹路在视野里泛出淡金色的灵脉——这是守灵人特有的封印术,用青砖的烧制年份做时间锁,确保每块砖的灵脉只在特定时辰连通。
"好手段。"顾昭低声赞叹,顺着灵脉指引的方向猫腰前行。
青铜灯的光晕在头顶忽明忽暗,他数着砖缝:第七块、第十五块......当数到第三十三块时,墙面上的灵脉突然扭曲成螺旋状。
他伸手一推,整面砖墙无声滑开,露出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甬道。
档案库的门就在甬道尽头。
顾昭刚跨进去,鼻尖就撞上陈腐的纸灰味——像极了师父修复古籍时,用松烟墨拓印残页的味道。
他喉结动了动,压下涌上来的酸涩,启动点化能力。
书架深处的灵脉波动如游丝般钻进识海,他顺着那丝微光绕过三排檀木架,指尖刚触到最里层的青铜灯座,脚下突然一沉。
"机关!"顾昭本能地蜷身翻滚,后背撞在冰凉的石壁上。
四面墙壁正缓缓合拢,石砖摩擦的声响像巨兽磨牙。
他抬头,看见墙面裂开的缝隙里露出青铜门纹——是汉代的四神纹,青龙在左,白虎在右。
顾昭迅速从口袋里摸出半块宋代龙泉窑残片,贴在门缝处。
点化之力顺着残片渗透,他闭着眼感知:门芯是战国时期的玄铁,外层包着唐代鎏金,锁孔用的是宋代的"万字符"机关。"原来如此。"他勾唇一笑,指尖在锁孔周围快速点按,模仿宋代刻工雕刻花押的节奏。
当第七下指节叩响时,门闩"咔"地弹开。
密室里的寒气比外面重了十倍。
顾昭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指,目光落在中央的青石案几上。
案上堆着七卷用黄绢封着的卷轴,最上面那卷的封签写着"玉衡秘录",墨迹与师父笔记里的"龙脊潭旧案"如出一辙。
他伸手去揭封绢,指尖刚碰到绢布,寒意突然顺着血脉窜上脊椎,像是有人用冰锥扎进骨髓。
"嘶——"顾昭倒抽冷气,却没缩回手。
他咬着牙翻开卷轴,泛黄的纸页上突然泛起红光,墨迹如活物般游动,最终在纸心聚成一行血字:"双玉归衡,并脉启封"。
他瞳孔骤缩,"双玉"是师父常提的"合璧玉璜",可"归衡"......玉衡轩的名字,竟藏着这样的秘密?
"咚、咚、咚。"
脚步声从门外传来,带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