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2章 王之锋芒(13)(2 / 3)

加入书签

> 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众人:“朕心甚慰。欣瞳虽为女子,且年少,但其智虑之深远,见识之卓绝,远超朕之预期,亦不让须眉。朕已决意,即日起,由户部牵头,会同工部、吏部,将此数策即刻推行。圣旨,朕已命人草拟,待诸位再行斟酌,若无异议,便可盖印颁行天下。”

魏玄龄上前一步,躬身道:“陛下圣明。宋姑娘此策,实乃解我大舜燃眉之急,更添长远发展之动力。以国家信用为凭,吸纳民间富余,既可解国库空虚之困,又能避免重税伤民,实乃良策。至于剿匪与整肃吏治,更是关乎国本,势在必行。老臣以为,此策利国利民,当速速推行,不容迟缓。”

张延龄亦附和道:“魏阁主所言极是。国债之举,虽前所未有,然道理浅显,于民于国皆有裨益。至于剿匪,前些年各地匪患渐起,已成心腹之疾,宋姑娘建议剿抚并用,重点打击首恶,分化胁从,再辅以‘以工代赈’,给予出路,此乃釜底抽薪之法。老臣附议。”

李铭栋深吸一口气,脸上露出一丝释然与坚定:“陛下,臣上午尚有疑虑,唯恐国债发行不畅,或民间误解。然细思宋姑娘所言‘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,付息以报,限期归还’之理,辅以官府公信力,再加宣传得当,应能成功。臣户部,愿全力以赴,确保此事万无一失!”

杨烈更是声如洪钟:“陛下,剿匪之事,乃兵部职责所在!臣请旨,即刻调兵遣将,配合地方府县,务必在年内荡平几处大的匪巢,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!”

赵衡看着几位心腹大臣群情激昂,原本有些沉重的心情也轻松了不少。他欣慰地点点头:“好!有诸位爱卿同心协力,何愁大事不成!李铭栋,国债发行之事,朕交由你全权负责,所需人手,可从各部抽调,朕给你便宜行事之权。杨烈,剿匪之事,务必周密部署,切忌滥杀无辜,伤及百姓。”

“臣,遵旨!”李铭栋与杨烈齐声应道。

“魏爱卿,”赵衡转向魏玄龄,“此事推行,必然触动旧有利益格局,定会引来不少阻力。监察百官,协调各方,确保政令畅通,稳定朝局,便要多劳烦首辅了。”

魏玄龄躬身道:“为陛下分忧,为大舜江山社稷效力,乃老臣本分。陛下放心,老臣定当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。”

赵衡满意地点点头,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:“好!既如此,传旨太监,将草拟的圣旨呈上,诸位再细看一遍,若无疏漏,便请用印。”

片刻之后,一名手捧明黄卷轴的太监小心翼翼地将圣旨呈上。魏玄龄接过,展开,与张延龄、李铭栋、杨烈一同细细审阅。殿内再次陷入寂静,只有纸张翻动的轻微声响。

李铭栋尤其仔细地看着关于国债利率、年限、偿还方式的条款,确认无误后,点了点头。杨烈则关注着剿匪的兵力调配和后勤保障承诺,也表示无虞。

“陛下,”魏玄龄合上圣旨,再次躬身,“此旨条理清晰,措辞严谨,可行。”

“善。”赵衡颔首,“既如此,便请盖印。”

随着“啪”的一声,代表着大舜王朝最高权力的玉玺,稳稳地盖在了圣旨之上。一道足以影响大舜王朝未来走向的政令,就此诞生。殿内众人,仿佛都松了一口气,又仿佛肩负起了更沉重的使命。

然而,这份刚刚升起的希望,很快就被一份来自边境的密报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。

就在众臣准备告退之际,一名身着玄色劲装,腰间佩着一枚不起眼铜符的内侍,神色匆匆地从殿外快步走入,径直来到魏玄龄面前,低声耳语了几句,并递上了一个密封的黑色蜡丸。

魏玄龄的脸色,在听完内侍的低语后,瞬间从平和转为凝重,甚至带上了一丝难以置信的震惊。他接过蜡丸,手指微微用力,蜡丸裂开,露出里面一卷极薄的羊皮纸。

他迅速展开羊皮纸,目光如电,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。随着阅读的深入,他的眉头越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