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7章 王之锋芒(8)(2 / 3)

加入书签

“淘换”一些现成的小发明,但并非照单全收,而是会仔细研究其原理,尝试进行改进和创新,颇有其父柳镇江务实且注重细节的风范。

慕容雨则更具“攻击性”和“策略性”。她充分发挥了慕容家在文官集团中的人脉优势,通过父亲慕容楠的关系,接触到了一些在工部、将作监供职的技术官员,从他们那里获取了不少官方项目的“边角料”信息和淘汰下来的技术资料。同时,她也效仿柳如雾,动用资金,在市面上广泛搜罗有潜力的发明构想和成品。她出手阔绰,眼光也颇为独到,很快就网罗到了几个不错的项目,比如一个改良型的“曲辕犁”设计,一个“风力扬水机”的雏形。她将这些项目交给自己组建的“智囊团”(由几位高年级的优秀学长组成)进行深化和完善,然后以自己的名义提交给学院,参加各种评比。她的方式更像是一个“项目经理”,整合资源,快速产出,带着几分慕容家特有的精明与手腕。

两人都卯足了劲,目标直指那个看似遥不可及,却又真实存在的竞争对手——三岁的宋欣瞳。她们的竞争,也成了学院里公开的秘密,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。有人看好沉稳刻苦的柳如雾,有人欣赏精明强干的慕容雨,但更多的人,还是对那个如同“bUG”一般存在的宋欣瞳充满了好奇与期待。这场奇特的“三足鼎立”,为皇家技术学院的学习热潮,又添上了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。

紫宸殿内,檀香氤氲,气氛却有些凝重。大舜皇帝赵衡,年近不惑,身着明黄色常服,面容俊朗,眉宇间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疲惫与忧虑。他刚刚听完户部尚书关于国库现状的汇报,那一串串触目惊心的赤字数字,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。

“……陛下,腾龙关一战,虽大破敌军,扬我国威,但军费开支亦是天文数字。加之各地赈灾、兴修水利、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的投入……如今国库,实已告罄,甚至连下个月的官员俸禄和边军军饷,都有些捉襟见肘了。”户部尚书李大人满头大汗,躬身奏报,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。他掌管着国家的钱袋子,如今袋子空了,他这个当家人自然是压力最大。

赵衡沉默地坐在龙椅上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。他是一位有抱负、有远见的君主,深知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,更明白发展民生、振兴实业的重要性。因此,他力排众议,创办了皇家技术学院,大力扶持新学,支持各种奇技淫巧的研究。他也清楚,这些投入短期内难以见到回报,甚至需要巨大的财政支持。但他坚信,这是大舜王朝走向强盛的必由之路。

然而,理想很丰满,现实却很骨感。国库的空虚,像一盆冷水,浇在了他炽热的心头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!没有钱,一切雄心壮志,一切长远规划,都只能是镜花水月。

“李爱卿,朕知道你难处。”赵衡的声音有些沙哑,“朝会上,众卿可有什么良策?”

提到朝会,李大人的脸色更加难看了:“回陛下,前日朝会,臣等已就此议题争论许久。”

他顿了顿,小心翼翼地复述着:“兵部尚书王大人提议,可暂时向百姓补征赋税,尤其是针对那些富商大贾和世家大族,务求短期内筹措足够银两,以解燃眉之急。”

“胡闹!”赵衡猛地一拍扶手,龙颜不悦,“刚经历大战,又逢各地征兵,民心本就有些浮动。此时再言加税,岂非火上浇油?若是激起民变,动摇国本,谁能担待得起?王尚书这是老糊涂了吗?”

李大人吓得一哆嗦,连忙道:“陛下息怒!王大人也是情急之下……况且,此议一出,立刻便遭到了以吏部尚书刘大人为首的多位大臣的反对。”

“哦?刘爱卿是如何说的?”赵衡的怒气稍敛。

“刘大人言,‘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’。如今百姓负担已然不轻,断不可再行加赋之事。他建议……他建议……”李大人似乎有些难以启齿。

“但说无妨!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