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8章 深渊中的凝望(2 / 4)
更糟糕的是,把我们的火苗圈起来,变成他们‘数字文明’展柜里一件标好价格的展品。”老周看着情报部门汇总来的报告,冷笑着对会议室里的众人说道,嘴角勾起一丝讥诮的弧度。
几乎就在古城这边的“烟火气”与“数字静默”展开激烈拉锯的同时,由老周亲自带领、代号“冰风”的精锐小队,在经历了极地暴风雪、冰裂隙和偶尔出没的、被磁场异常吸引来的北极熊骚扰后,终于抵达了北极圈边缘的预定坐标。
这里是一片被永恒冰封的疆域,视野所及尽是苍茫无垠的白和裸露的、如同巨人骸骨般的灰色岩层。极致的严寒仿佛连时间都能冻结,空气吸进肺里都带着刀割般的痛感。远方,在地平线的尽头,一个巨大的、散发着不祥幽蓝色光芒的环形结构轮廓隐约可见——那就是北极的“秩序”固化装置,犹大集团对现实世界进行物理“格式化”的桥头堡,像一枚深深嵌入星球皮肤的冰冷徽章。
“冰风”小队迅速建立了一个伪装成废弃科考站的隐蔽前哨。他们的任务堪称刀尖跳舞:不仅要在这片生命禁区生存下来,还要在“秩序”装置的眼皮子底下,点燃属于现实的、独特的“篝火”。王小雨那套锣鼓喧天、唢呐嘹亮的方案在这里显然行不通。且不说巨大的声响会像灯塔一样暴露位置,单是零下四十度的极端低温,就足以让锣面开裂、鼓皮脆化,而操作乐器的人,恐怕会在第一个音符响起前就先冻成了冰雕。
他们的“噪音”,必须因地制宜,充满极地的风格。¨3¢8+k+a·n+s\h·u′.*n!e\t-
“我们需要利用这里本身的东西,”老周裹着厚重的防寒服,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冰晶,他透过高倍观察镜凝视着外面呼啸的风雪和那片幽蓝轮廓,“极光涌动时的能量扰动,冰盖在严寒中开裂的轰鸣,风掠过万年岩石缝隙时发出的呜咽……还有,我们自己的心跳和呼吸。”
为此,技术团队为他们特制了一批全新的设备——一种能够捕捉、放大并重新混合自然声音与生命体征的特殊环境共振器。这些装置被队员们戏称为“冰原低语者”,它们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深邃的冰隙内部、背风的岩洞之中,与永冻土层和基岩紧密耦合,将这些天然的构造变成了巨大的共鸣箱。
当夜幕彻底笼罩冰原,绚烂多彩的极光如同被无形之手挥动的巨大光绸,在夜空中无声舞动时,“冰风”小队启动了所有“冰原低语者”。没有震耳欲聋的喧嚣,只有一种低沉、浑厚、仿佛来自大地肺腑深处的嗡鸣开始震荡。
这嗡鸣巧妙地混合了冰层因寒冷而断裂的“咔嚓”脆响、永不停息的风雪呼啸、以及监测到的、地下深处微弱的地脉流动声。甚至,共振器还将队员们身上生命体征监测仪传来的、沉稳有力的心跳和深长的呼吸节奏,也编码加密,融入了这股无形的声波洪流之中。
这是一种属于冰原的、冷酷而坚韧的“生命噪音”。它不像古城的喧闹那样充满灼热的烟火气,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、属于物质世界的原始、野性力量,如同冻土下依然顽强搏动的草根。
这股无形的声波,如同投入平静(或者说死寂)水面的又一颗石子,目标明确地、持续地撞向远方那幽蓝色的“秩序”装置。
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,但也立刻引来了猎杀者的目光。“秩序”装置外围那原本平滑流转的能量场,出现了肉眼可见的、细微的涟漪状波动,仿佛平静湖面被风吹皱。
装置本身似乎没有受到实质性的物理损伤,但其向外持续扩散的那种僵化、冰冷的“秩序”力场,在接触到这股冰原噪音的区域时,明显变得稀薄、不稳定,就像信号不良的无线网络。
几乎在能量场出现扰动的同一时间,刺耳的警报声就在“冰风”前哨那狭小的空间内炸响!
“检测到高能量反应!有东西从‘秩序’装置方向过来了!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