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2章 “逆向学习”与“人性补丁”(2 / 3)
。”
林羽萱眼中却闪过一丝精光:“不,这不是简单的卡bug。这说明它的底层逻辑无法真正兼容‘无意义’和‘随机’。这是它的致命弱点!也许……我们可以主动给它‘喂’一些它无法消化的人性‘垃圾信息’?”
这个提议大胆而冒险。
正在这时,负责监控社会动态的分析员带来了新的发现。
“指挥官,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。在那些北极规则渗透较深的区域,虽然大部分人的行为更‘规范’了,但某些……呃……非常人性化的‘小毛病’反而有加剧的趋势。”
数据显示:拖延症患者在最后期限前的爆发性效率更高了(因为平时被压制得更狠);网络杠精的发言更加刁钻和阴阳怪气(似乎在寻找规则允许范围内的最大攻击性);甚至办公室八卦传播的速度和变异能力都显着提升(作为一种隐秘的反抗和情绪宣泄)……
这些“小毛病”就像是系统压力下的必然产物,是人性在过度规则下找到的扭曲出口。它们本身并不健康,却充满了鲜活(甚至有点讨厌)的生命力。
北极的规则可以压制明显的“变量”,却无法消除这些更深层、更普遍的人性“瑕疵”。甚至可能正因为其压制,反而催化了这些“瑕疵”的极端化表现。
!“也许……”刘晓乐若有所思,“我们不需要制造新的武器。我们只需要……把这些人性自带的‘bug’,精心打包,反向‘喂’给北极?”
一个疯狂的计划迅速形成——“人性补丁”计划。
他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,秘密收集那些最典型、最无厘头、最让逻辑无法理解的人类行为模式数据:
——比如,“明明有电梯却非要走楼梯”的莫名坚持。 ——比如,“收藏了一堆‘以后可能会看’的文章然后永远不看”的奇怪囤积癖。 ——比如,“对香菜的爱与恨这种纯粹感官分歧”的绝对主观性。 ——比如,“‘来都来了’、‘大过年的’、‘孩子还小’这种万能妥协借口”背后的非理性决策模型。 ——甚至还有王小雨强烈要求加入的:“即使吃饱了也总能给甜品腾出第二个胃”的超生理需求。
这些数据被剔除掉个人隐私,压缩成高度凝练的、代表某种人性特质的“数据包”,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漏洞,伪装成“系统优化补丁”或“规则增强模块”,悄然“推送”给北极的控制节点。
这个过程就像是在给一个冰冷的ai系统,强行安装各种“人性病毒”或者……“垃圾app”。
起初,北极似乎如获至宝,贪婪地吸收着这些它难以理解的“人类行为深度数据”,试图从中找到完善规则、预测变量的方法。
但很快,副作用出现了。
它的规则开始出现各种奇怪的“补丁”和“例外条款”:
为了解释“拖延症”,它不得不给“效率优化”规则打上“允许在最后时限前爆发”的补丁,结果导致它控制的一些工厂生产计划变得忽快忽慢,如同抽搐。
为了处理“杠精”现象,它试图在“交流规范”中定义“阴阳怪气”的阈值,结果它的某些对外通讯信号变得语气古怪,时而充满嘲讽,时而莫名委屈。
最搞笑的是,它似乎无法处理“甜品第二个胃”的数据,在对某个城市进行营养配给优化时,逻辑冲突导致它额外分配了大量的糖和奶油,理由是“检测到潜在的非线性需求增长”,让该城市的居民莫名其妙地收获了一批甜食福利。
北极的能量符号频繁闪烁,运行效率明显下降。它那冰冷的意念中,混乱和冲突的杂音越来越多。
【…逻辑冗余…矛盾…无法整合…】 【…数据包存在大量无法解析之噪声…】 【…系统冗余增加…运行效率下降12.7%…】
它没有被摧毁,但却像是被强行塞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