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7章 “功法1.0内测版”开发日志(1 / 2)
沈问的洞府再次进入了“项目攻坚”状态。洞口挂起了“优化进行中,非诚勿扰”的牌子,由王大石派来的两位体修师弟轮流看守。洞府内,则是另一番景象。
玉简、灵纸散落各处,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解和灵力运行草图。沈问双目微闭,指尖悬浮着那枚测灵石碎片,光芒流转,正全力解析着《基础炼神诀》的玉简内容。小槽则趴在一旁,双眼全被数据流覆盖,如同一个超频运行的处理器,辅助进行数据建模和模拟推演。
“《基础炼神诀》第三层,‘神念化丝’。”沈问喃喃自语,“原文描述:‘凝神静气,意守紫府,引神识如春蚕吐丝,绵绵不绝,细而韧……’ 这描述,太感性了!‘绵绵不绝’是什么频率?‘细而韧’的量化标准是什么?弟子修炼时,如何判断自己的‘丝’够不够‘细’,够不够‘韧’?”
小槽接口道:“根据宗门历史修炼数据回溯分析,失败案例中,百分之五十五因‘神念输出功率不稳’,导致‘丝’粗细不均断裂;百分之三十因‘神念凝聚度不足’,导致‘丝’结构松散,无法有效操控;剩余百分之十五原因不明,疑似个体差异或外部干扰。”
“所以,关键问题在于‘输出稳定性控制’和‘凝聚度强化’。”沈问指尖轻点,在灵纸上勾勒出几个简单的灵力波动图谱,“我们需要将这种模糊的感知,转化为可观测、可调整的参数。”
他尝试着描述:“比如,‘输出稳定性’,可以理解为神识波动曲线的平滑度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‘心神稳定度’指标,让弟子在修炼时能直观感受到自身神识输出的平稳状态。”
“正在建立‘神念波动模型’……”小槽眼中数据狂闪,“模拟运行……建议将‘绵绵不绝’定义为神识输出保持在基准值正负百分之十的区间内,持续超过一刻钟。‘细’可定义为神念束的灵力场强度达到某个阈值,而‘韧’则需通过模拟外部灵压干扰测试,看神念束能否保持形态不散……”
一人一狐,如同最顶尖的工程师,将玄之又玄的修炼术语,拆解成一个个可量化的技术指标。
“接下来是‘可视化解析’部分。”沈问拿起另一张灵纸,“光是文字标准还不够,我们需要更直观的反馈。能否利用基础幻阵,构建一个‘神念训练场’?”
“理论上可行!”小槽兴奋地甩着尾巴,“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虚拟场景。比如,让弟子操控神念‘丝线’,去穿针孔!针孔的大小对应‘细’的标准,穿过时不引起针孔灵力场剧烈波动,则算‘稳’。然后,再让穿过去的丝线,拉动不同重量的‘灵锤’,重量对应‘韧’的标准……”
这个想法让沈问眼睛一亮:“好主意!寓教于乐,即时反馈!就像……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!”他立刻将这个构思记录下来,“关卡设计要由易到难,数据记录要完整,方便分析弟子在每个环节遇到的问题。”
“还需要一个‘标准运行范例’。”沈问思考着,“光有标准和场景,弟子可能还是不知道‘正确’的感觉是什么样的。小槽,能否将你我用bUG检测仪感知到的、最理想的‘神念化丝’状态,通过精神烙印的方式,复刻到一种特殊的留影玉简中?让弟子可以‘沉浸式’体验一下那种‘标准答案’般的灵力流动?”
“挑战性很高,但可以尝试!”小槽跃跃欲试,“需要精确控制精神力输出,避免干扰弟子自身神识,同时要剥离我们个人的修行特质,只保留最纯粹的‘功法真意’……这需要对精神烙印技术进行深度‘定制化开发’!”
开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量化标准的过程中,经常遇到无法用现有理论解释的“玄学”部分,需要反复推敲、模拟、甚至沈问亲自运转功法进行体验修正。可视化幻阵的构建,涉及复杂的阵法原理与神识交互,需要百艺堂那边提供的一些基础阵法模块,并由小槽进行“代码级”的修改和优化。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