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章 风隼现踪(2 / 3)

加入书签

先生昨日评点弟的读后感,称:有己见,不盲从”

随后,他列出了三个经义上的疑问,皆是关于:礼治与法治孰重”

的辨析,言辞间满是求知的恳切。

紧接着,字里行间便多了几分牵挂:“听闻大哥前阵子赴江南公干,路途遥远,不知是否辛苦?京中近来是否安稳?大哥既要操劳公务,也要保重身体,莫要太过劳顿。”

信末,他特意单独问候:“多谢绵绵姐姐时常派人送来衣物与书籍,新寄来的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弟已读了大半,受益匪浅,劳姐姐挂心了。”

卫珩逐字逐句地读着,冷峻的眉眼渐渐柔和下来。

曾几何时,卫瑄在继母王氏的影响下,虽不至于顽劣,却也带着几分怯懦与疏离,对自己总是敬而远之,学业上也并无突出之处。

王氏被囚佛堂后,他便将卫瑄送往京郊的卫氏族学,远离京城的纷扰,也切断了卫瑄与王氏的直接联系,能让他安心求学。

未曾想,脱离了王氏的束缚与府中的暗流,卫瑄竟如挣脱了枷锁的雏鹰,渐渐显露出聪慧好学的本性。

族学的先生多次来信称赞,说他:勤奋刻苦,悟性极高,且品性纯良。

自己每次收到他的来信,总会抽出时间细细回信,解答他的疑问,指点他的学业;绵绵更是细心,以长嫂之心,时常惦记着卫瑄的生活起居,换季时会备好衣物,得知他喜爱读书,便四处搜罗珍稀典籍派人送去。

空间的距离反而因这份恰到好处的关怀与尊重,让两人的关系愈亲近。

卫瑄的信中,渐渐多了几分亲昵;而自己看着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步步成长,心中也涌起难以言喻的慰藉与期许。

卫珩收回思绪,重新拿起狼毫,蘸饱墨汁,在素白的信纸上缓缓落笔。

他先是耐心解答卫瑄提出的经义疑问,引经据典,条理清晰地分析“礼治为纲,法治为目,相辅相成”

的道理,末了又补充道:“经义之学,重在融会贯通,不必拘泥于前人之说,可结合时事多思多想。”

随后,他写下对卫瑄的勉励:“听闻你在族学进步神,兄长甚感欣慰。

求学之路,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望你戒骄戒躁,继续潜心向学,不仅要读圣贤书,更要明辨是非、涵养品性,将来方能成为可堪大用之人。

京中一切安好,无需挂怀。

江南之行虽有奔波,却也顺遂,你只需安心读书,便是对兄长最好的支持。”

他不愿让少年过早卷入朝堂的纷争与阴谋,只愿他能在纯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。

他特意提及绵绵:“你绵绵姐姐时常念叨你,说你上次寄来的习字进步极大。

她已为你备好了新出的时文集子,不日便会派人送去,你若有想看的书,可随时来信告知。”

最后在文末添了一句:“族学课业之余,也可适当休憩,与同窗结伴散步观景,劳逸结合方能长久。”

他放下笔,将信纸仔细折好,装入信封,封缄盖章,递给青黛:“派人送往族学,交到二公子手中。”

青黛应下离去,书房内复归宁静。

卫珩望着窗外的蓝天,心中默默思忖:卫瑄是卫国公府的未来,绝不能让他受王氏与王家过往罪孽的牵连。

他必将悉心引导,护他周全,让他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之材,撑起卫家的明天。

芸澜苑内,绵绵正与丹桂整理近日收到的各方信息,小满则刚与墨玄对接完外围探查的情况回来。

“小姐,墨玄说,根据世子爷的吩咐,加强了对府外陌生眼线的监控,暂时未再现有针对你的异常探查。”

小满回禀道。

绵绵点头,心中稍安。

她知道,敌人只是暂时蛰伏,并未放弃。

她与卫珩的婚事,原定于萧玹伏诛后的初夏,却因西北骤起的战事而推迟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