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病来(1 / 2)
线索虽有了新的方向,但寻找一个消失了近二十年的民间工匠,无异于大海捞针,需要时间和耐心。
墨玄派出了人手,按照“巧匠张”
、“擅琉璃釉”
、“性孤傲”
这几个特征在京畿附近的工匠圈子里暗中探访,但短期内难有结果。
日子仿佛又回到了按部就班的节奏。
绵绵每日依旧去书房,与卫珩一同在故纸堆中寻觅可能的蛛丝马迹。
只是,那日指尖相触带来的微妙悸动,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,涟漪虽渐渐平复,湖水的深度却已悄然改变。
两人之间的相处,多了几分心照不宣的静默,一个眼神,一个不经意的动作,都似乎蕴含着比言语更多的内容。
这日午后,天气骤变,春雷滚滚,下起了瓢泼大雨。
书房内有些阴冷,福伯早早地点上了灯烛。
卫珩看着窗外连绵的雨幕,眉头微蹙。
他自幼体弱,最忌这种潮湿阴冷的天气。
果然,不到傍晚,他便开始起低烧,咳嗽也比平日剧烈了许多,苍白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潮红。
“公子,该用药了。”
墨玄端来煎好的汤药,浓重的药味瞬间弥漫开来。
卫珩勉强撑起身子,接过药碗,指尖因无力而微微颤抖。
他闭了闭眼,将碗中药汁一饮而尽,苦涩的味道让他胃里一阵翻腾,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。
绵绵在一旁看得揪心。
她见过他虚弱的样子,但这次似乎格外严重。
她连忙倒了一杯温水递过去,又拿起一旁准备好的蜜饯。
卫珩就着她的手喝了口水,压下喉间的苦涩,却摇了摇头,示意不用蜜饯。
他靠在软枕上,呼吸有些急促,闭目养神,整个人脆弱得仿佛一碰即碎。
绵绵不敢打扰,只能安静地坐在一旁守着。
烛火跳跃,映照着他因病痛而紧蹙的眉心和微微颤动的长睫。
一种陌生的、尖锐的心疼感,猝不及防地攫住了她。
她忽然很想做点什么,哪怕只能让他稍微舒服一点点。
她想起小时候自己生病,母亲总会给她熬一碗甜甜的梨汤。
她悄悄起身,对墨玄打了个手势,便轻手轻脚地去了厨房。
厨房里,张妈正在准备晚膳。
绵绵说明来意,张妈立刻了然,找出几个新鲜的秋梨,又指点绵绵如何削皮、去核,加入冰糖和少量川贝,用小火慢慢熬煮。
窗外雨声淅沥,厨房里却弥漫开清甜的梨香。
绵绵守在灶台边,看着砂锅里咕嘟咕嘟冒泡的梨汤,心思却飘回了书房那个病弱的身影上。
她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将他仅仅视为一个合作者,一个需要报答的恩人。
他的病痛,他的隐忍,他偶尔流露出的脆弱,都像细小的钩子,牢牢勾住了她的心弦。
梨汤熬好,滤掉渣滓,只剩下清澈微稠的汤汁。
绵绵小心地盛了一碗,端回书房。
卫珩依旧闭着眼,似乎睡着了,但紧蹙的眉头显示他睡得并不安稳。
绵绵将碗轻轻放在床头小几上,正犹豫是叫醒他还是让他继续睡,他却缓缓睁开了眼睛。
“吵到你了?”
绵绵轻声问。
卫珩摇了摇头,目光落在她手中那碗冒着热气的梨汤上,眼中闪过一丝诧异。
“我让张妈教我的,冰糖炖梨,润肺止咳。”
绵绵将碗递过去,有些不好意思,“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,总比光喝苦药强些。”
卫珩看着她被热气熏得微红的小脸,和眼中毫不掩饰的关切,心头那因疾病而生的烦躁与阴郁,竟被这碗普通的梨汤驱散了几分。
他伸出手,想要接过碗,指尖却虚软无力,碗沿一滑,险些脱手。
< 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