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 储君之虑(1 / 2)

加入书签

卫珩一行人悄然回京,未惊动太多人,直接回到了国公府。江南带回的关于百工庄及柳家勾结不明势力、私蓄死士、打造军械的铁证,已通过特殊渠道直呈御前。此刻的京城表面平静,内里却因江南之事与西北暂平的局势而暗流汹涌。

阮绵绵见到卫珩平安归来,悬着的心终于落下。两人在书房密谈,交换了各自掌握的信息。

“萧砚此举,意在搅浑水,但也暴露了他对笔迹之事的敏感。”卫珩指尖轻叩桌面,沉吟道,“他或许是想将线索引向二皇子,但二皇子深居简出,笔迹难寻,此举效果未必如他所愿。反而让我们更确定,送信之人,就在他们几人之中。”

绵绵点头,补充道:“我仔细想过,三位皇子中,二殿下虽看似嫌疑最轻,常年体弱少露面,但正因如此,若真是他,反而最能掩人耳目。三殿下行事张扬,他与江南牵扯太深,可能性反而最低。七殿下……他心思缜密,有能力做到,但他多次明里暗里相助,若真是他,其目的就更为复杂,并非单纯示好,可能是一种更深的伪装。但……我想皇子利用送信这种方式,是想达成某种平衡或引导,其最终目标,就是那至尊之位。”

卫珩赞许地看了绵绵一眼:“分析得在理。萧砚此人,虽不可全信,亦不可全然否定其曾相助我们的行为。至于二皇子……”他眸色转深,“他为陛下挡刀一事,时机太过巧合,陛下心中想必也存有疑虑。” 风帅及风隼仍在活动,西北之乱虽平,但根源未除。此番江南之事,是否也与风帅有关?

养心殿。

皇帝独自对着那几份来自江南的铁证,以及暗卫后续查到的、关于弩机标记与北境旧械存在微弱关联的报告,久久沉默。成国公赵世渊与顾惜朝已奉旨班师回朝,不日将抵达京城献俘述职。西北暂安,但江南又起波澜,且似乎与萧玹遗留的势力纠缠不清。

冯葆静立一旁,不敢打扰。

“冯葆,”皇帝终于开口,声音带着一丝疲惫,“朕这几个儿子,老大去得早,可惜了。剩下的……老三蠢钝狂妄,其母族更是野心勃勃,与江南柳家、苏家牵扯甚深;老七看似温和,实则处处算计,结党营私;老二……”皇帝顿了顿,语气复杂,“他倒是像他大哥,有几分聪慧沉稳,朕也曾属意于他。可惜,心思藏得太深,那次挡刀,太过巧合。其舅李崇涉入盐案,更让朕如鲠在喉。”

他站起身,走到窗前,望着宫墙外的天空。“帝王之术,在于制衡,但储君之位,关乎国本。若无人堪当大任,朕这江山,将来要托付给谁?” 他并未明言彻底放弃萧玠,但话语中充满了对现有成年皇子的失望与疑虑。萧玠的忠需要核实,萧程不堪大用,萧砚想法太多。他需要更确凿的证据,来判断谁才是那个真正心系江山、且有能力稳住局面的人,或者……是否需要考虑更长远、但目前尚且年幼的皇子?至少目前,他决定继续观察,尤其是对看似最与世无争的萧玠。

三皇子府。

萧程如同困兽,在书房内焦躁地踱步。江南柳家“断尾”的消息不断传来,虽然暂时切断了直接指向他的线索,但他知道,父皇绝非易与之辈,暗卫的无孔不入更让他寝食难安。宜贵妃数次召他入宫,言语间亦是忧心忡忡,叮嘱他近日务必安分守己。

“都是废物!连个卫珩都解决不了!”萧程低吼,将怒火发泄在幕僚身上,“还有柳明权,办事不力,竟留下如此大的把柄!”

幕僚战战兢兢:“殿下息怒,如今唯有静观其变,千万不可再有任何动作,以免授人以柄。陛下……陛下毕竟顾念父子之情,且暂无直接证据……”

“父子之情?”萧程冷笑,眼底却闪过一丝恐惧。他知道,一旦触及父皇的底线,那点父子之情根本微不足道。他现在只求能平安度过此劫。

七皇子府。

萧砚得知卫珩悄然回京,并未急于上门拜访,只是吩咐下人备了一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