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5章 灯下家书传暖意考研之路引航程(1 / 3)

加入书签

暮色漫进陆奶奶家的客厅时,韩枚刚从静心金坊回来,手里攥着给闲鱼小店客户打包好的苗银小吊坠——这是她用何静教的基础錾刻手艺做的,上周挂在闲鱼上,靠着“生物系学生手工定制”

的小标签,很快就卖出了三单。

推开门,熟悉的二胡声扑面而来,是《光明行》的调子,拉得苍劲又温软,带着股西北戈壁的开阔劲儿,不用看就知道是陆奶奶。

二胡声戛然而止,桂姨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:“回来啦?快洗手!

你陆奶奶听说你闲鱼小店开张,又想起当年援疆教孩子拉二胡的日子,拉了一下午,说要给你个‘从戈壁滩带回来的鼓励’。”

韩枚换着鞋,就见陆奶奶坐在窗边的藤椅上,怀里抱着把老红木二胡,琴筒上的包浆亮得温润,琴杆上还刻着小小的“疆”

字——是她援疆十年时,学生们凑钱给她做的。

旁边放着个牛皮纸信封,老花镜搭在信封边缘,眼神里满是期待。

枚枚来啦,”

她放下二胡,招手让韩枚坐在身边,把信封递过去,声音里带着拉二胡练出的清亮底气,“奶奶这辈子,先是去新疆援教的音乐老师,后来回上海教民乐,跟二胡、跟边疆的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。”

“你学的是生物,业余开闲鱼卖手工,还想考研,这里面写的,都是我在新疆教琴、回上海育人悟出来的理,你好好看看。”

韩枚接过信封,指尖触到纸面的凹凸——是陆奶奶手写时力道太足,连纸背都印着字迹。

她轻轻拆开,展开信纸,工整的钢笔字里夹着几行小小的二胡简谱,开头一句“亲爱的枚枚孩子”

,让她瞬间想起上次陆奶奶教她拉《茉莉花》,手把手帮她调弦时,掌心传来的、带着援疆岁月温度的力量。

“当你决定踏上考研这条路,奶奶想把在新疆教二胡的心得送给你:‘运弓要稳,像走戈壁滩的路;换把要果敢,像跨天山的沟;揉弦要走心,像对孩子的情——行动上不拖沓,心态上不纠结。

’”

韩枚轻声念着,抬头看向陆奶奶,“奶奶,您怎么知道我想考研?”

陆奶奶笑着帮她理了理额前碎,手指轻轻摸了摸琴杆上的“疆”

字:“你妈跟我说,你总在夜里看生物考研的书,说想考回贵州大学本专业,以后既能做生态研究,又能接着开闲鱼卖手工银饰。”

“奶奶当年在新疆,带着孩子们在土坯房里练二胡,最懂‘心里有方向,脚下有力量’的道理——就像拉《赛里木湖的月光》,得先把旋律记在心里,再慢慢把戈壁的风、湖水的柔揉进弦里;你考研也一样,得先把生物知识点吃透,再一步步规划,急不得。”

桂姨端着酸汤鱼出来,放在餐桌上:“快别念了,先吃饭!

你陆奶奶为了写这信,前天晚上拉着二胡琢磨到半夜,说要把援疆时教孩子的故事写进去,让你备考有底气——知道你学生物要泡实验室,还特意让我炖了酸汤鱼,补补脑子。”

饭桌上,韩枚一边吃着酸汤鱼,一边继续看信。

看到“当年在新疆,土坯房的教室没暖气,冬天练二胡,孩子们的手冻得通红,我就把他们的手揣进我怀里暖一暖,接着练;有个孩子天生听力弱,别人都说他学不会,我陪着他把二胡贴在耳边听振动,练了三年,最后他在自治区民乐比赛拿了奖——凡事就怕‘坚持’二字。”

“你学生物、开闲鱼、准备考研,也一样,不怕起步晚,就怕中途断”

,她忍不住说:“奶奶,我总怕自己兼顾不过来——既要泡实验室做生物实验,又要打理闲鱼小店,考研复习时间不够用。”

“怎么会不够?”

陆奶奶给她夹了块鱼肉,眼里闪着援疆岁月炼就的笃定,“我当年在新疆,白天教六个班的音乐课,晚上帮孩子们补文化课,还能挤出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