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82章 奶奶开茶话会(1 / 4)

加入书签

沪上暖茶话黔乡

陆奶奶坐在客厅的藤椅上,怀里抱着个烫金封面的相册,指尖轻轻拂过塑封里的照片,动作慢得像在抚摸一件珍宝。

窗外的上海正浸在初秋的暖阳里,梧桐叶的影子透过落地窗,在地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,桂姨刚泡好的龙井还冒着热气,茶香混着相册里隐约的纸墨香,是属于老上海午后最安逸的味道。

“桂姨,你快来看看这张,”

陆奶奶突然扬声喊了一句,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,“赤水河边的晨雾,你看这水多清,这山多绿,拍出来比画儿还好看!”

桂姨正从厨房端着洗好的葡萄出来,闻言赶紧走过去,凑到相册前。

照片里的赤水河泛着粼粼的光,两岸的青山被晨雾裹着,像披了层薄纱,岸边的石阶上还站着两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姑娘,笑得眉眼弯弯。

“可不是嘛,”

桂姨笑着点头,伸手点了点照片里的石阶,“那天早上您非要早起,说要拍晨雾,冻得我直打哆嗦,现在看看,值了!

这照片到群里,保管他们都羡慕。”

陆奶奶得意地挑了挑眉,拿起手机,点开那个备注着“援疆老友群”

的微信群。

群里有二十多个人,都是当年和她一起去新疆支援建设的老同事、老朋友,现在大多散在全国各地,平时就靠微信聊聊天,分享分享日常。

她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,从相册里挑了最满意的几张——有赤水河边的晨雾,有茅台镇酒文化城里的李白雕塑,有她和桂姨在青石板街上的合影,还有一张是她捧着一小坛当地自酿酒的照片,脸上笑开了花。

“就这几张,”

陆奶奶自言自语道,“得配点字,让他们知道这是哪儿,有多好。”

她想了想,在照片下面敲下一行字:“刚从老家贵州茅台镇回来,拍了几张照片,给大家看看,这地方真不错,山清水秀,人杰地灵!”

消息刚出去没两分钟,群里就炸了锅。

第一个回复的是老张,当年和陆奶奶一起在新疆种过棉花的老同事:“哟,陆姐,这是哪儿啊?这么好看!

山清水秀的,比我们这儿的公园好看多了!”

紧接着是李阿姨,她现在在成都带孙子:“茅台镇?是不是产茅台酒的那个地方?陆姐,你去那儿喝酒了?有没有带两瓶回来给我们尝尝?”

陆奶奶看着群里的消息,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,手指飞快地回复:“就是产茅台酒的茅台镇,我老家!

这地方不光有好酒,还有好山好水,空气里都飘着酒香,走在路上都像喝了小酒似的,晕乎乎的但心里舒服!”

“老家?陆姐你老家是贵州的?”

老张了个惊讶的表情,“我们认识这么多年,我还不知道你是贵州人!

早知道你老家这么好看,当年援疆回来就该跟你去玩玩!”

陆奶奶看着这话,心里一阵感慨。

她年轻时离开贵州,去新疆支援建设,一去就是十几年,后来又跟着儿子来了上海,算下来,已经几十年没好好回过大山了。

这次回去,看着熟悉的山水,听着熟悉的乡音,心里那股子亲切感,是在上海再久也找不到的。

“是啊,老家在贵州,”

陆奶奶慢慢敲着字,“年轻的时候为了支援建设,走得急,后来忙工作、忙孩子,就没怎么回去过。

这次跟桂姨一起回去,才现老家变化这么大,比以前好看多了,也热闹多了。”

李阿姨又回复了:“陆姐,快给我们讲讲,茅台镇除了酒,还有啥好玩的?有没有好吃的?我孙子明年高考,等他考完,我也想带他去贵州玩玩!”

陆奶奶一看这话,话匣子就打开了,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着,恨不得把茅台镇的好都一股脑儿地说出来:“好玩的可多了!

先得去赤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