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6章 金泽古镇(2 / 4)

加入书签

太懂了!

【我就喜欢这种有文化又不土的设计!

【求细节!

卯榫怎么刻在银饰上?】

何静搬了个小凳子坐在刘知非身边,帮他递过锉刀,笑着说:“问得好!

咱们金泽的古桥,靠的就是卯榫结构,不用一根钉子,七百多年不散架;咱们打金也能学这个,不用焊接,靠银料本身的延展性卡合,既有东方的巧劲,又有西式珠宝的利落感。”

她指着桥身的卯榫接口,“看见没?就像这桥的石头拼接处,严丝合缝,咱们的吊坠也能做到,戴在脖子上,既好看又有讲究——古桥护平安,银饰传心意,多妙!”

【妙啊!

这寓意我给满分!

【静姐这嘴,不去说相声可惜了!

【求带我们逛桥!

想看普济桥的莲花!

“满足你们!”

何静起身扛起手机支架,刘知非拎着小炭炉跟上,两人沿着湖边往前走,晨雾渐渐散了,阳光透过柳叶洒下来,在青石板上投下细碎的光斑。

“给你们看个有意思的!”

她停在普济桥边,指着桥栏上的刻字,“这上面刻的‘普济桥’三个字,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笔迹!

虽然年代久了有点模糊,但你看这笔锋,多有劲儿!

以前古人过桥,都要摸一摸这字,说能沾点文气,咱们今天也沾沾,祝大家都能像米芾一样有才!”

刘知非笑着补充:“摸桥栏还有个说法,‘摸一摸,无灾祸;走一走,活到九十九’,咱们直播间的家人,今天也算云走古桥了,都能长命百岁!”

弹幕里刷起一片“谢谢刘哥吉言”

,还有人问:“静姐,古镇有没有特别的习俗?”

“必须有!”

何静眼睛一亮,镜头扫过湖边的小庙,“金泽人信‘桥神’,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,都会给桥披红布,放河灯,求桥神保佑行船平安、庄稼丰收。

以前我听当地老人说,有次大水,别的地方桥都冲坏了,就金泽的古桥没事,当地人都说,是桥神显灵了!”

她凑近镜头,压低声音,“虽然咱们是现代人,但这种对老物件的敬畏,挺让人感动的,对吧?就像咱们打金,对银料、对工具,也得有敬畏心,才能做出好东西。”

【说得对!

手艺里藏着心意!

【突然想去看三月二十八的河灯!

【静姐快回来!

想看刘哥打吊坠!

“回来啦回来啦!”

何静笑着回到石凳边,刘知非已经把银条敲成了薄片,正用细锉刀刻桥纹。

“给你们看细节!”

何静把镜头凑近,银片上的桥拱线条流畅,卯榫接口处刻得极细,“刘师傅这手艺,没个十年八年练不出来!

他以前给人做过西式的锁骨链,现在结合古桥卯榫,中西合璧,绝了!”

刘知非抬头笑了笑,额角沁出细汗:“其实打金和造桥一样,讲究‘稳’和‘细’。

桥要稳,才能走人;金饰要细,才能戴得久。

你们看这桥纹,每一笔都得对齐,差一毫米,卯榫就卡不上,跟做数学题似的,不能错。”

【哈哈哈哈刘哥比喻绝了!

【突然觉得打金好难!

但刘哥做得好好看!

【静姐,吊坠能定制吗?想刻上自己的名字!

“能!

必须能!”

何静立刻接话,“今天直播间专属福利——前三位下单的家人,免费刻字!

可以刻名字,也可以刻古桥的名字,比如‘万安’‘普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