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60章 樊行话钻 善缘映心(1 / 2)
韩枚对着手机屏幕深吸口气,指尖悬在“通话”
按钮上顿了两秒——刚结束贵州文化周的收尾直播,她就迫不及待想把这几天的“种钻”
故事讲给守白听。
毕竟,这位既是央美研究生、网络小说大神,又痴迷《易经》与东方哲学的朋友,总能把她那些零散的感受,揉成通透的道理。
“喂,枚枚?”
听筒里传来守白温和的声音,背景音混着铅笔划过画纸的沙沙声,“刚看你直播完,猜你就会找我。”
韩枚忍不住笑了,握着手机走到窗边,贵大校园的晚霞正把天空染成橘粉色:“守白哥,我这几天像踩着云过日子!
从肇兴侗寨的萨玛祭祀,到周覃镇的打铁花,再到最后在梵净山讲蝴蝶妈妈的神话……群里的人都说,现在提到贵州,脑子里不是山水,是银饰上的蝴蝶、火塘里的歌声,还有阿婆染布的靛蓝色。”
“这就是你说的‘种钻’?”
守白的声音里带着笑意,沙沙声停了下来,“我猜,你说的‘钻’,不是具象的宝石,是《易经》里‘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’的‘文’,是五行里‘木生火,火生土’的生生不息。”
韩枚眼睛一亮,这话正好戳中了她没说透的心思:“对!
我一开始只是想把贵州的好讲出去,后来现,我不是在‘宣传’,是在‘种种子’——把蝴蝶妈妈的传说种进年轻人心里,把侗布银饰的手艺种进大家的认知里,就像守白哥你写《五色诏》时,把上古神话揉进剧情里一样。”
“你这是‘种善因’。”
守白的声音忽然沉了些,带着哲学思辨的通透,“《易经》里说‘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’,你种的不是‘钻’,是‘善缘’。
你想啊,你在群里讲蝴蝶妈妈,有人因为这个去苗寨看银饰,手艺人的活儿就有了着落;你带大家体验打铁花,有人因为这个爱上非遗,老手艺就有了传承人;甚至有人因为你说的刺梨,开始关注贵州的山货,山里人的日子就多了条路。”
他顿了顿,补充道:“就像我写《六道梵行记》,想把五行八卦融进去——金木水火土,不是简单的元素,是‘相生相克,循环往复’的道。
你种的每一颗‘种子’,都是‘木’,代表生;大家的喜欢和行动,是‘火’,代表传承;最后这些善意和关注落在土地上,滋养了贵州的人和手艺,就是‘土’,代表承载。
这是比‘钻’更珍贵的‘因果’。”
韩枚听得入了神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的苗绣书签——那上面的蝴蝶妈妈,翅膀上绣着细微的五行纹样,是守白之前帮她设计的。
“我以前总怕自己讲得不好,怕大家觉得贵州的故事太老套。
但你说得对,我不是在‘卖’贵州,是在‘连’缘分——把山里的阿婆和城里的顾客连起来,把老手艺和年轻人的喜欢连起来,把神话和当下的生活连起来。”
“这就是‘东方文化的活法’。”
守白的声音里带着赞许,“你看道家讲‘无为而治’,不是什么都不做,是‘顺势而为’。
你顺着贵州的山水人文去讲,顺着大家对‘真’的喜欢去分享,没有刻意说教,没有强行安利,这就是‘善因’。
就像我画油画,不用西方的光影,用《易经》里‘阴阳相生’的调子,画出来的山就有了魂;写小说,把《山海经》的神话拆进剧情,读者自然会爱上东方的浪漫。”
他忽然话锋一转:“你知道我为什么把新书叫《六道梵行记》吗?‘六道’不是佛说的轮回,是‘天地人神鬼兽’的共生;‘梵行’是‘清净之行’,是对文化的敬畏,对传承的坚守。
你做的事,就是‘梵行’——用一颗干净的心,把贵州的好,一点点传给更多人。
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有力量。”
韩枚鼻尖一热,想起昨天在青岩古镇,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