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7章 体验贵州(2 / 3)

加入书签

盒,淋上蜂蜜:“姑娘,尝尝!

这是用枫叶、红蓝草染的,过节才做呢!”

韩枚买了两份,刚递一份给跑过来接她的陈成,就听见人群里响起惊呼——舞龙表演开始了。

十余名队员举着彩绸金龙,随着鼓点在空地上盘旋。

金色的龙身在灯光下划出灵动的弧线,龙时而昂扬吐珠,时而俯身饮水,鼓点急促时,龙身突然盘旋上升,形成高高的塔状,围观群众的喝彩声几乎要盖过锣鼓声。

陈成举着手机拍个不停:“这龙好像活过来了!

鳞片在灯光下都闪!”

韩枚咬着糯米饭笑:“布依族的舞龙讲究‘活灵活现’,龙身要跟着鼓点‘呼吸’,你看龙尾的摆动,是不是和鼓点一模一样?”

夜幕完全落下时,河滩中央的空地上燃起了篝火。

两位赤膊的师傅抬出烧得通红的铁炉,长柄木勺伸进炉中舀起铁水,另一位师傅举起木板,随着“嘭”

的一声脆响,滚烫的铁水被狠狠拍向夜空——刹那间,万千光点如流星般坠落,红的、金的、银的火花在黑暗中绽放,像把银河揉碎了撒向人间。

“哇!”

韩枚和陈成同时惊呼出声。

铁水一次次被扬起,又一次次散落成漫天星火,师傅们的身影在火光中忽明忽暗,汗水顺着黝黑的臂膀滑落,却丝毫不见闪躲。

韩枚把镜头对准空中的铁花,火花坠落的轨迹在直播画面里拖出长长的光带,群里的弹幕瞬间刷屏:“这比烟花震撼一万倍!

师傅们太厉害了!”

“手艺人的勇气与浪漫!”

表演间隙,韩枚凑到休息的师傅身边。

老师傅正用布擦拭木勺,掌心的老茧厚得能看清纹路:“姑娘,这打铁花有千年历史了,得把铁水打高打开才安全,力道差一点都不行。”

他举起木勺示范,“我们祖祖辈辈靠这个讨生活,现在成了非遗,能让你们年轻人看到,值了。”

韩枚把师傅的话念给群里听,老张的打赏弹窗弹出:“必须给师傅们点赞!

这才是真正的非遗传承!”

从河滩出来时,夜色已深。

民生路的夜市正热闹非凡,烤小肠的滋滋声、摊主的吆喝声、游客的笑声交织在一起。

杨记蛋包洋芋的摊位前排着长队,老板把金黄的洋芋泥裹进蛋液,煎得外酥里糯,刷上辣椒面递给韩枚:“姑娘,刚看你在河滩拍打铁花,我家小子也去看了,回来直喊厉害!”

陈成捧着一碗糯米冰浆,吸溜着说:“这冰浆里的糯米好香,比奶茶还上头!”

韩枚咬着蛋包洋芋,在群里了段现场视频:“深夜的贵阳民生路,烤小肠配冰浆,烟火气直接拉满!”

走到巷口的土特产店,店员正忙着给游客打包脆哨和刺梨干。

货架上的文创冰箱贴格外显眼,有印着打铁花图案的,有刻着侗寨鼓楼的。

韩枚拿起一个马尾绣纹样的挂件,老板笑着介绍:“这些都是本地手艺人做的,游客都爱带,把贵州的美装进行李箱。”

她突然灵机一动,对着群直播说:“咱们下次搞个‘非遗体验团’吧!

去学打铁花的基础手法,跟着阿婆做五色糯米饭,再听侗歌队教唱古歌!”

这话刚说完,屏幕上就弹出一片“报名”

的弹幕。

陈成举着手机晃了晃:“我第一个报名!

还要去看苗族的‘上刀山’,刚才刷到视频,光看画面都手心冒汗!”

韩枚笑着点头,指尖划过手机里刚拍的打铁花照片——火光中师傅的身影、鼓楼里阿婆的歌声、夜市上诱人的香气,这些鲜活的片段,比任何文字都更能讲好贵州的故事。

回到民宿时已近凌晨,韩枚躺在床上翻看着群里的回放。

老张了条长评:“以前总觉得非遗是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