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8章 贵州为何贵(2 / 2)

加入书签

>服务器怕热怕潮还耗电,咱们正好满足所有条件——全年低温省电费,稳定的地质和气候能保护设备,更关键的是水电资源丰富,乌江、南盘江的水电站能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。

现在全国大型数据中心有近三分之一在贵州,‘中国机房’的称号可不是吹的!”

“光有资源不够,还得有‘桥’连起来!”

韩枚翻出世界大桥名录,“‘世界大桥看中国,中国大桥看贵州’,因为山多水多,咱们建了好多世界级大桥。

北盘江大桥海拔565米,是世界第一高桥;鸭池河大桥跨度124o米,在峡谷上空架起通途。

以前‘地无三尺平’是阻碍,现在大桥把‘天堑’变成了‘通途’,绿水青山终于变成了金山银山。”

群里的老张突然问:“那人文上的‘贵’呢?之前听你说语言是活化石。”

韩枚笑着回应:“这是‘贵气’的另一种打开方式——包容!

明代‘调北填南’让屯堡文化保留了六百年,地戏面具还是当年的样式;苗族、侗族、布依族等49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这里,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,却能和睦相处。

就像镇远古城的青龙洞,儒、释、道三教的寺庙建在一起,这就是‘人以和为贵’的最好体现。”

她想起昨天去青岩古镇的经历:“昨天在青岩吃状元蹄,老板说这名字是因为清代出了个状元赵以炯,他小时候就爱啃这猪蹄。

贵州的‘贵’,既有山水的硬实力,也有人文的软实力。

就像咱们吃的酸汤鱼,酸汤是苗族阿婆用米汤酵的,鱼是清水江的鲜鱼,辣是本地的糟辣椒,每一口都是山水与人文的融合。”

一口气讲完,韩枚了张自己拍的全景图——画面里,梵净山的云海、西江的灯火、贵阳的大数据中心、赤水河的酒坊同框出现。

“其实贵州的‘贵’,从来不是某一样东西,是山多水多、药多酒多、桥多寨多,是自然与人文的共生,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。

刘伯温说‘五百年后看,云贵胜江南’,现在看来,这‘贵气’真的藏不住了!”

群里瞬间被“涨知识了”

的弹幕刷屏。

李姐直接下单了刺梨原液:“既补维c又支持贵州,必须冲!”

陈成来定位:“我在大数据中心门口,现在看这些服务器都觉得亲切,这可是贵州的‘数字宝贝’!”

还有群友提议:“枚枚快开个‘贵气好物团’,把天麻、都匀毛尖、刺梨干都安排上!”

韩枚看着大家的热情,指尖在键盘上敲出回复:“安排!

下次带大家去赤水河看酿酒,去苗寨采草药,真正读懂贵州的‘贵’!”

她放下手机,望向窗外——贵大校园里的樟树郁郁葱葱,远处的群山在阳光下泛着青绿。

她知道,这“贵气”

的科普才刚刚开始,而她这个“业余宣传大使”

,还有太多贵州的宝藏要分享给世界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