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5章 业余贵州宣传大使(3 / 3)

加入书签

全是手工打造,一个银项圈要经过熔银、锻打、雕花等十几道工序,上面的图案比如蝴蝶、龙纹,都代表着苗族的祖先崇拜。

在苗寨里,姑娘出嫁时的银饰越多,代表家里越重视她,这些银饰不仅是装饰品,更是家族传承的象征。”

“还有镇远古城,舞阳河穿城而过,被称为‘东方威尼斯’,但它的军事地位更重要。

明清时期,镇远是‘滇楚锁钥’,是连接云南和湖南的交通要道,古城里的‘和平村’以前是日军战俘营,现在改成了纪念馆,讲述着抗战时期的特殊历史。

古城里的青龙洞古建筑群也很有意思,儒、释、道三教的寺庙建在一起,体现了古代贵州的文化融合。”

消息刚出去,群里就炸开了锅。

陈成连三个惊叹表情:“枚枚你简直是行走的贵州文化百科!

我已经把这五个世界遗产都列进行程了,海龙屯和梵净山必须深度游!”

李姐则问:“你店里有没有这些遗产相关的文创呀?比如海龙屯的城墙纹样书签,梵净山的黔金丝猴挂件,我想收藏!”

韩枚看着大家的热情,心里忽然有了新想法。

她立刻回复李姐:“李姐提醒我了!

我这就联系家乡的手艺人,打算做一批世界遗产主题的文创——用苗绣绣梵净山的蘑菇石,用银饰打造成龙屯的飞虎关模型,再把水书文字印在侗布笔记本上。

到时候先在群里给大家试售!”

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群友们的响应,有人说想要丹霞地貌的刺绣挂画,有人想定制刻有水书的钥匙扣,还有人建议做一套“遗产明信片”

,每一张都配着对应的历史故事。

韩枚一边回复大家的需求,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灵感,不知不觉间,笔记本上已经写满了“遗产文创”

“文化科普”

“家乡故事”

等关键词。

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书桌上,照亮了《贵州世界遗产图鉴》的扉页,上面写着老师的赠言:“每一处遗产,都是时光写给大地的信。”

韩枚看着这句话,嘴角弯起笑意。

她的“枚美小店”

和互助群,不正是在做这样的事吗?把这些藏在黔地山水间的文化故事,拆成一个个生动的片段,写成一封封温暖的信,寄给每一个向往贵州的人。

她拿起手机,给外婆了条微信:“外婆,想跟您学侗布印染,我要做一批印着世界遗产的布包,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贵州的好。”

很快,外婆回复了一个笑脸表情,附带一句:“好嘞,外婆教你,再让你阿公把他画的海龙屯草图给你当花样!”

韩枚放下手机,指尖再次落在键盘上,开始整理群友们的文创需求。

她知道,这场关于贵州文化的“安利”

,才刚刚开始;而她的小店,也即将从卖小商品的“枚美小店”

,变成传递家乡文化的“黔地宝藏铺”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