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过好这一生曹操版(2 / 2)
p>。
曹植纵酒狂歌,我既怒其不争又羡其真性情。
立储之争中最痛苦的,是明知丕儿更适合守成,却总被植儿的才情触动——为人父者,终究难断家务事。
最终选择子桓,因这乱世需要的不是诗人,而是能延续秩序的执政者。
五、千秋功罪:生命之义在越
昨夜梦回谯郡故居,见少年时与袁绍偷新娘的荒唐模样。
醒来忽觉这一生如同在刀尖跳舞:迎天子时被骂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
,若当真寡廉鲜耻,何不直接篡位?华佗要开颅治病,我疑其有害却终致头风不治——猜忌成就霸业,也成致命软肋。
《龟虽寿》中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
被世人传颂,却少有人懂“养怡之福,可得永年”
的深意。
真正的越不是征服天下,而是与命运和解。
去年孙权上书劝进,我笑答:“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!”
这自嘲背后,是对历史定数的敬畏——有些界限一旦跨越,将永失本心。
结语:青山依旧,几度夕阳
镜中白日渐稀疏,想起去年巡视合肥,见少年士卒在月下唱《短歌行》。
那一刻恍然: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生,而在创造比肉体更持久的价值。
我这一生,错杀过忠良,也庇护过流民;毁灭过希望,也播种过未来。
若千年后有人问起曹孟德,或许会争论“治世能臣”
与“乱世奸雄”
哪个更真实。
但或许他们该去黄河畔听听船夫的歌谣,去淮南看看仍在运作的屯田——在这片被我深深烙下印记的土地上,百姓用生存本身给出最朴素的评价。
如此,便无愧天地。
(搁笔于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,洛阳寝殿)
---
这篇文章通过曹操晚年自述的形式,展现其充满矛盾又浑然一体的人生哲学,在理想与现实、仁义与权谋、文采与武略的多重张力中,勾勒出不同于诸葛亮“鞠躬尽瘁”
与司马懿“韬光养晦”
的第三种生命姿态——在沧海横流中始终保持本色的风流气度,为理解复杂历史人物提供新的视角。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