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过好这一生诸葛亮版(2 / 2)
>
育人如种树,既要修枝剪叶,也要容得旁逸斜出。
看着伯约渐渐沉稳,文伟日益干练,方觉这比夺取十座城池更令人欣慰。
五、月印万川:生死之道在无悔
今夜观星,见紫微星晦暗,知大限将至。
医官欲再施针灸,我摆手制止。
回五十余载,虽未竟全功,却也尽了全力。
给陛下的最后表章中写道:“成都有桑八百株,薄田十五顷,子弟衣食自有余饶。”
这些家产,尚不及荆州一个中等世家。
有人问可曾后悔选择这条艰难之路?想起去年在渭滨,见老农在曾激战过的土地上收割稻谷,那金黄的穗浪比任何捷报都令人心安。
人生价值,不在寿命长短,而在是否活出应有的密度;不在功业大小,而在是否守住内心的准则。
结语: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
帐外秋风又起,烛火摇曳欲灭。
这一生,从琅琊到成都,从布衣到丞相,始终在践行少年时的领悟:生命的意义不在索取多少,而在付出几何;不在位极人臣,在使老有所终,幼有所长。
若他日有人问起武侯如何度过一生,但愿他们记得的不是木牛流马,不是八阵图,而是那个在田间与农夫共话桑麻的布衣书生,那个在堂前为孩童讲解《孝经》的蒙师,那个在五丈原的秋风中仍惦念蜀中百姓的垂暮老人。
如此,足矣。
(搁笔于建兴五年秋八月,五丈原军中)
---
这篇文章通过诸葛亮晚年自述的形式,融合其着作精髓与历史事迹,从修身、济世、坚韧、育人、生死五个维度,展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”
的生命智慧,在个人修行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,为现代人思考人生价值提供深刻启示。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