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35章 姑苏金箔里的愿时光(3 / 4)
那当然,也不看是谁的老公。”
他突然眼睛一亮,拉着何静往巷子里走,“前面有家卖古法金饰的店,我查攻略说他们家有个师傅,能用一根金条打出十八种花样,咱们去看看,学两手,以后给一诺宝宝做周岁礼更像样。”
店里弥漫着淡淡的松香,一位白苍苍的老师傅正坐在工作台前,手里拿着小锤,一下一下地敲着手里的金片。
何静和刘知非屏住呼吸,静静地看着——金片在老师傅的手下慢慢变形,从一块平平无奇的金属,渐渐有了牡丹花瓣的弧度,每一道纹路都细腻得像真的花瓣一样。
“师傅,您这手艺也太厉害了!”
何静忍不住感叹。
老师傅抬头笑了笑,指了指旁边的展示柜:“小姑娘也是做这行的?看你手上的茧子,是常握锉刀吧。”
何静点点头,跟老师傅聊起自己的打金坊,说起给远在纽约的闺蜜做宝宝锁的事,刘知非则在一旁认真听着,时不时补充几句材料方面的问题——比如如何用现代退火工艺保留古法錾刻的质感,怎样调整金属配比,让饰既能经得起跨国运输的磕碰,又不失传统韵味。
老师傅越听越惊讶,忍不住说:“你们小两口真有意思,一个懂传统工艺,一个懂现代材料,要是能把两者结合起来,不仅能做给国内的人,寄到国外也能让人眼前一亮。”
从店里出来,已经是下午两点多。
刘知非拉着何静去吃了她心心念念的松鼠桂鱼,鱼肉外酥里嫩,酸甜的酱汁沾得她嘴角都是。
刘知非拿起纸巾,小心翼翼地帮她擦干净,动作轻柔得像在对待一件珍贵的饰。
“慢点吃,没人跟你抢,”
他笑着说,“等下吃完,带你去山塘街的一家茶馆,他们家有评弹,你不是一直想听吗?上次一诺视频说,在美国听不到这么地道的声音,等下我录下来,给她听听。”
茶馆里人不多,靠窗的位置能看到山塘街的流水和石桥。
评弹艺人抱着琵琶,软糯的吴语唱着《白蛇传》,何静靠在刘知非肩上,手里把玩着那块黄铜板,慢慢在上面刻出了三个小小的图案:一对牵手的小人,一个长命锁,还有一座小小的桥——小人是她和刘知非,长命锁是金一诺的宝宝,小桥是苏州的风景。
刘知非则拿着手机,一边录评弹,一边给她拍照片,照片里的何静,嘴角带着浅浅的笑,阳光落在她的梢,连额头上的碎都显得温柔。
“你看,”
何静把刻好的黄铜板递给刘知非,“等镀了金,我就把它挂在金坊最显眼的地方,看到它,就想起今天跟你一起来苏州,想起一诺在纽约的样子。”
刘知非接过来看了看,笑着点头:“好看,比我画的研图纸好看多了。”
他突然握住她的手,认真地说,“静静,我想好了,等我下个月项目结束,就申请调岗到研二部,那边不怎么加班,我就能多帮你打理金坊了。
咱们可以搞个‘跨洋定制’的业务,专门给海外华人做传统饰,用我的材料技术解决运输和耐用性问题,用你的手艺做有温度的设计,就像给一诺宝宝做锁那样,让他们在国外也能收到带着家乡味道的饰。”
何静的心猛地一暖,眼眶有点热。
她知道,刘知非现在的岗位薪资高、前景好,调岗意味着他要放弃很多。
“不用为我牺牲这么多,”
她轻声说,“你的工作那么重要……”
“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,”
刘知非打断她,指尖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湿润,“我研究材料,是想让它变得更有用;而能让我觉得‘有用’的事,就是帮你实现你的梦想。
你守着你的‘静心金坊’,我守着你,咱们一起把小日子过好,把别人的回忆修好,把家乡的手艺寄到远方,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。”
夕阳西下时,两人坐在山塘街的河边,看着乌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