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0章 归途话陋习 慧语解心囚(1 / 2)
秋夜的晚风卷着桂花香掠过肩头,陆奶奶将二胡琴盒抱在怀里,脚步随着路灯投下的光影缓缓挪动。
桂姨拎着打包的葡萄干和馕跟在身侧,沉默一路后,终于忍不住开口:“陆奶奶,今天您在包间里说的那些话,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。
尤其立那个不催婚公约,既给孩子们留了空间,又帮咱们老家伙管住了嘴,太有智慧了。”
陆奶奶侧头笑了笑,眼角的皱纹在路灯下柔和了许多:“都是大家伙儿一起琢磨的,哪算我一个人的智慧。
倒是你,今天从头听到尾,一直安安静静记笔记,心里是不是也藏着话?”
这话像轻轻戳破了一层窗纸,桂姨脚步顿了顿,攥着塑料袋的手指紧了紧。
两人走到公交站台的长椅旁坐下,她望着远处车流的灯火,声音低了下去:“我就是想起老家那些事,心里堵得慌。
我老家在贵州山区,您不知道,那儿的规矩陋习,真能把人捆得喘不过气。”
陆奶奶没接话,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,示意她慢慢说。
“就说婚嫁吧,”
桂姨自嘲地笑了笑,“我们那儿嫁女儿,讲究陪嫁得堆满半间屋,棉被、家具、电器一样都不能少。
前年我堂妹出嫁,我叔为了凑陪嫁,把家里的牛都卖了,还借了两万块高利贷。
结果男方嫌棉被不够双数,当场就不让新娘子进门,最后我叔又添了两床新被,磕了三个头才了事。”
她吸了吸鼻子,语气里添了几分愤懑:“更让人难受的是重男轻女。
我弟结婚那年,我妈非让我把在上海攒的三年积蓄都拿出来给弟买婚房,说‘女儿是泼出去的水,帮弟弟是天经地义’。
我不肯,她就坐在我打工的家政公司门口哭,说我不孝,逼得我最后还是把钱给了她。”
这话让陆奶奶想起包间里聊起的“原生家庭捆绑”
,眼神沉了沉。
“还有更荒唐的,”
桂姨的声音带着哽咽,“我们村有个姑娘,跟城里的小伙子自由恋爱,家里嫌男方是外地的,硬是把她锁在家里,逼着她嫁给邻村一个瘸腿的老光棍,就因为对方给了八万彩礼,能给她哥换彩礼娶媳妇。
那姑娘后来趁夜跑了,再也没回过家。”
陆奶奶静静听着,指尖在琴盒上轻轻摩挲。
她想起当年在新疆兵团,虽条件艰苦,却少有这般扭曲的规矩,人与人之间多的是互相扶持的热乎气。
“这些年,你老家还总找你要钱吗?”
桂姨点头,眼眶红了:“上个月我妈还打电话,说我爸腰不好,让我寄五千块回去。
可我知道,那钱十有八九是给我弟还赌债的。
我每月工资就四千多,除去房租和生活费,根本剩不下多少。
不寄吧,她就说我没良心;寄了,我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,有时候连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。”
她低头看着自己洗得白的袖口,声音里满是迷茫:“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就像个陀螺,被老家的绳子牵着转,转得晕头转向,却不知道自己为了啥。
今天听你们聊‘不催婚’,说要尊重孩子的选择,我突然就想,谁来尊重尊重我呢?”
陆奶奶握住她冰凉的手,语气坚定又温和:“桂姨,你要知道,你现在在上海,不是当年那个只能被老家规矩困住的姑娘了。
这里没人逼你按老规矩活,你完全可以像城里人一样,为自己活一次。”
桂姨抬起头,眼里满是迟疑:“可他们是我家人啊,我能不管吗?万一我妈真的生病了……”
“管是情分,不是义务,更不能用你的人生来换。”
陆奶奶打断她,“就像今天咱们说的,爱不是捆绑。
你弟都三十多岁了,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,凭啥让你一辈子当他的垫脚石?你妈重男轻女的老观念改
↑返回顶部↑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