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9章 天赋异禀背后的汗水(2 / 4)

加入书签

启蒙。

不是强行灌输算术,而是通过积木游戏、逻辑狗、还有那些设计巧妙的思维训练绘本,引导她去观察、比较、推理。

悦洋对此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,那些在别的孩子看来可能有些枯燥的图形规律、数字游戏,她总能很快找到关键,乐在其中。

进入小学后,悦洋在学业上的优势开始显现。

英语得益于早期的沉浸,听说读写全面领先,七岁时参加剑桥少儿英语考试,轻松满分通关。

语文,尤其是作文,也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朗读,这背后,孙洁知道,离不开那些年大量原版英文故事和优质中文读物打下的底子——无论是词汇、语感,还是对叙事结构的潜意识理解,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而数学,则真正开始绽放光彩。

二年级开始,孙洁为她找了一位专业的奥数教练,进行系统性的学习。

小姑娘仿佛鱼儿入了水,在数字、图形和逻辑的世界里徜徉自如。

三、四年级开始参加各类数学竞赛,初出茅庐,拿回来的多是三等奖的证书。

孙洁从未给过压力,总是鼓励她享受思考的过程。

悦洋身上有种不服输的韧劲,每次比赛回来,都会自己琢磨错题,总结经验。

到了五年级,量变引起质变。

她开始在各种有分量的数学竞赛中稳定地斩获一等奖。

家里书柜的显眼位置,被那些金灿灿的奖牌和红彤彤的证书占据。

在周围家长和同学眼中,悦洋是不折不扣的“学神”

,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取得别人望尘莫及的成绩。

只有孙洁知道,这“学神”

光环背后,是怎样的付出。

别人家的孩子周末在游乐场、电影院尽情玩耍时,悦洋的书桌前,总能看到她小小的、挺得笔直的背影。

节假日,当朋友圈晒满旅游美景和美食时,她的动态常常是参加某个集训营的照片,或是埋头攻克一套新试卷的侧影。

学习对她而言,从来不是负担,更像是一种探索和挑战自我的游戏,但她投入的时间和精力,是实打实的,没有一丝水分。

孙洁心疼,也曾劝她多休息,多玩玩,但悦洋总是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说:“妈妈,我觉得解题很有意思啊,特别是那种很难的题,想出来的时候,特别有成就感!”

正是这种内驱的动力,支撑着她一路走来。

所以,当六年级的悦洋,偶然接触到学校新开的信息学兴趣班,并迅被那种用代码构建逻辑、解决问题的全新方式深深吸引,回家兴奋地宣布她想走信息竞赛这条路时,孙洁在最初的惊讶之后,并没有感到太意外。

这似乎是女儿探索世界的必然延伸,从数学的逻辑之美,延伸到了信息世界的创造之力。

然而,作为母亲,在初步了解了信息竞赛的残酷性和高投入之后,她不可能不担心。

这条路,比奥数更偏,更专,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可能更多,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更大。

周老师那张路径图和冷静的分析,更是将这种担忧具象化、尖锐化了。

她为女儿捏着一把汗。

最好的结果,如同周老师描绘的,一路过关斩将,冲进国家集训队,保送清北,踏上一条精英之路。

这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。

但万一呢?万一在哪个环节卡住,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,竞赛成绩却不理想,影响了常规学业,那该怎么办?

孙洁的思绪在这里停顿了一下,没有任由其滑向那个“最坏”

的深渊。

她强迫自己进行更理性、也更积极的推演。

即使拿不到最理想的名次,无法直接保送,这条路就走死了吗?未必。

她想起丈夫偶尔提起的“强基计划”

那些顶尖高校,为了选

↑返回顶部↑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格格党】 www.g3zw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书页/目录